[实用新型]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7438.7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1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利;钱晓忠;李同军;马维维;张银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06 | 分类号: | B01D1/06;B01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 代理人: | 常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气 混合 功能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蒸发器应用非常广泛,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等行业都在采用。现有技术的蒸发器品种繁多,有立式、卧式和斜向放置之分,有降膜和非降膜之分,还有冷热物流同向和逆向流动之分,这些品种繁多的蒸发器的共同缺陷是功能单一,用途受到了限制。
有鉴于此,寻求一种利用降低液体蒸汽分压促进液体蒸发且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它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促进气汽混合,利用降低液体蒸汽分压促进液体蒸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包括上管箱、下管箱、管束箱、若干管束、上管板、下管板、冷气汽进口以及气汽出口;
所述管束箱内设置管束,管束均沿垂直方向设置,管束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下管板,管束箱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下管板,管束箱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管箱、下管箱;
所述冷气汽进口以及气汽出口分别设置在上管箱上。
所述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还包括液体原料进口,设置在上管箱上。
所述管束箱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束箱上锥体以及管束箱下锥体,管束箱上锥体连接上管板,管束箱下锥体连接下管板;所述管束箱上锥体上部设有排气口Ⅰ,管束箱上锥体下部设有热物料出口;所述管束箱下锥体上部设有热物料进口,管束箱下锥体下部设有排液口Ⅱ。
所述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还包括上箱体锥体,呈倒锥台,连接上管箱和上管板。
所述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还包括冷液体出口以及残液出口;所述冷液体出口设置在下管箱的上部;所述残液出口设置在下管箱的下部。
所述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还包括排液口Ⅰ以及排气口Ⅱ;所述排液口Ⅰ设置在下管箱的底端;所述排气口Ⅱ设置在上管箱顶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同时具有促进气汽混合的功能,并利用降低液体蒸汽分压促进液体蒸发的具有气汽混合功能,应用范围和实际效果优于现有的蒸发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排液口Ⅰ,2为下管箱,3为排液口Ⅱ,4为管束箱下锥体,5为管束,6为管束箱,7为管束箱上锥体,8为排气口Ⅰ,9为上箱体锥体,10为液体原料进口,11为上管箱,12为排气口Ⅱ,13为冷气汽进口,14为气汽出口,15为上管板,16为热物料出口,17为热物料进口,18为下管板,19为冷液体出口,20为残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包括排液口Ⅰ1、下管箱2、排液口Ⅱ3、管束箱下锥体4、管束5、管束箱6、管束箱上锥体7、排气口Ⅰ8、上箱体锥体9、液体原料进口10、上管箱11、排气口Ⅱ12、冷气汽进口13、气汽出口14、上管板15、热物料出口16、热物料进口17、下管板18、冷液体出口19以及残液出口20。
在管束箱6内设置管束5,管束5均沿垂直方向设置,管束5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15、下管板18,管束箱6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15、下管板18,管束箱6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管箱11、下管箱2。冷气汽进口13以及气汽出口14分别设置在上管箱11上。液体原料进口10设置在上管箱11上。管束箱6的两端分别设置管束箱上锥体7以及管束箱下锥体4,管束箱上锥体7连接上管板15,管束箱下锥体4连接下管板18。管束箱上锥体7上部设置排气口Ⅰ8,管束箱上锥体7下部设置热物料出口16。管束箱下锥体4上部设置热物料进口17,管束箱下锥体4下部设置排液口Ⅱ3。上箱体锥体9呈倒锥台,连接上管箱11和上管板15。冷液体出口19设置在下管箱2的上部,残液出口20设置在下管箱2的下部。排液口Ⅰ1设置在下管箱2的底端,排气口Ⅱ12设置在上管箱11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7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自身废热生产甲醇精醇的节能装置
- 下一篇:组合玩具插件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