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瓶刮底车床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8315.5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5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五冶钢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9/04 | 分类号: | B23D79/04;B23Q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瓶刮底 车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床,具体涉及一种气瓶刮底工序中使用的气瓶刮底车床。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气瓶作为移动式压力容器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气瓶作为压力容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要求生产单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产品质量。目前,管制钢瓶是将无缝钢管进行收底、收口而成。
刮底是在钢管收底完成后的一道对产品安全性能有重要影响的生产工序。刮底是为了刮除高温收底过程中形成的工艺性皱折并及时发现和消除可见的裂纹、夹杂等缺陷。这些缺陷如果不及时消除,在充装介质后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就会从缺陷处开始腐蚀,这样就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目前我公司对钢瓶刮底后的检验主要是借助手电筒肉眼观看,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弊端,由于瓶体较长,如果有很细小的裂纹,肉眼一股就很难发现,而且整个刮底过程得不到有效地实时监控,通常会因为刀具进给量过大、刀具中心与钢瓶底部中心没对齐等原因造成刮出来的钢瓶底部过深、刀具偏心造成人为的缺陷,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不高,而且还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气瓶刮底工作进行有效监控的气瓶刮底车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瓶刮底车床,包括车床主体以及设置在车床主体上的主轴,主轴上设置有摄像头,在车床主体上设置有与摄像头电连接的显示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摄像头设置在主轴头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摄像头与显示器的实时监控可以清楚地了解整个刮底过程的进行情况,可减少由于操作工人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造成的人为缺陷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了废品产生的概率;另外刮完底后还可以清晰地看出底部刮出的效果,及时发现和消除裂纹、夹杂等缺陷;还可以对每个瓶子的底部情况通过照片的形式储存下来,做到有据可依,这样更利于控制产品的质量,适合在气瓶的刮底工序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车床主体1、主轴2、摄像头3、显示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瓶刮底车床,包括车床主体1以及设置在车床主体1上的主轴2,主轴2上设置有摄像头3,在车床主体1上设置有与摄像头3电连接的显示器4。工作时,主轴2进给对气瓶进行刮底工作。而由于摄像头3与显示器4的设置,操作人员在气瓶的刮底过程中通过显示器4就可以轻松地了解到刀具的进度、位置以及气瓶的底部形状等重要信息,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就可以随时做出准确的调整,避免在刮底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缺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摄像头3可以设置在主轴2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对气瓶的刮底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即可,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摄像头3设置在主轴2头部。主轴2头部为夹装刀具的位置,将摄像头3设置在此处,能更好对气瓶的刮底过程进行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五冶钢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五冶钢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83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通信作业现场多模定位的方法
- 下一篇:密闭型烟用育苗漂盘播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