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挂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49406.0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3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祯;李焕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6 | 分类号: | B62D63/06;B62D25/00;B62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挂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挂车,尤其是一种轿车用挂车。
背景技术
轿车的行李箱容积一般不大,当需要运输比较多的物品时就急需一个大容量的箱体来承运。普通商用箱式挂车车身采用平钢板材和型钢用铆接或螺栓装配连接在一起,外形庞大且不美观,车身箱体笨重,不能应用于轿车。因此即需要设计一种质量轻、美观的轿车用挂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挂车箱体笨重的问题,提供一种质量轻、美观的轿车用挂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挂车,所述挂车包括挂车车身以及行驶装置,所述挂车车身包括地板面板、固定设置在地板面板左右两侧的左右侧围内板、固定设置在地板面板前侧的前围内板以及固定设置在地板面板后侧的后围板,所述地板面板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向上方凸起的左右轮罩内板,所述左右侧围内板的下端形成有左右轮罩外板,所述左右轮罩内板与左右轮罩外板分别形成容纳左右车轮的左右轮罩,所述行驶装置包括左右车轮及连接左右车轮的车轮轴,所述车轮轴与挂车车身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挂车车身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左右侧围内板外侧的左右侧围外板。
进一步地,所述挂车车身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前围内板外侧的前围外板。
进一步地,所述挂车车身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后围板外侧的后保险杠。
进一步地,所述前围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左右侧围内板,所述前围内板、左右侧围内板、地板面板及后围板共同形成一上部开口的载物箱。
进一步地,所述挂车车身还包括遮盖所述载物箱上部开口的箱盖,所述箱盖的前端与前围板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轮罩内板外侧向上形成有内翻边,所述左右轮罩外板内侧向上形成有外翻边,所述内外翻边分别与左右侧围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右轮罩外板外侧分别与左右侧围外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右侧围内板的上端分别与左右侧围外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侧围外板的上端形成有贯穿左右侧围外板前后方向的流水槽。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侧围内板均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的边缘向外侧形成有支撑翻边,所述支撑翻边支撑在左右侧围外板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挂车车身还包括封闭所述支撑孔的封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孔包括第一支撑孔及第二支撑孔,所述挂车车身还包括分别封闭所述第一支撑孔及第二支撑孔的第一封板及第二封板。
进一步地,所述行驶装置还包括连接车轮轴与挂车车身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横向上连接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的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固定设置在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上的悬架装置,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与地板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悬架装置与车轮轴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横梁上的拖曳梁,所述拖曳梁的前端开设有挂孔。
进一步地,所述前围外板及后保险杠由玻璃钢制成,所述挂车车身的其余部分由普通薄钢板冲压成型。
根据实用新型的挂车,包括挂车车身以及行驶装置,所述挂车车身包括地板面板、固定设置在地板面板左右两侧的左右侧围内板、固定设置在地板面板前侧的前围内板以及固定设置在地板面板后侧的后围板,所述行驶装置包括左右车轮、连接左右车轮的车轮轴,车轮轴与挂车车身可转动地连接从而实现挂车随着牵引其的车辆运动而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轻量化、美观的优点,并且装配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车优选实施例其挂车车身部分结构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车优选实施例挂车车身完整结构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车优选实施例挂车车身完整结构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角图;
图5是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4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一侧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车优选实施例整体组装关系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车其行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所说的内外、上下、前后均是指是挂车在工作中的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9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