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钓用浮漂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249707.3 申请日: 2010-07-06
公开(公告)号: CN201774901U 公开(公告)日: 2011-03-30
发明(设计)人: 金弼 申请(专利权)人: 金弼
主分类号: A01K93/00 分类号: A01K93/00
代理公司: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代理人: 郭伟刚
地址: 518054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垂钓 浮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垂钓用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竞技或休闲垂钓中的手杆悬坠底钓法使用的浮漂。 

背景技术

垂钓方法根据水域和钓具的不同分多种类型,包括大海、水库、湖泊中常用的抛竿钓法,包括河川、溪流等自然水域了常用的手竿传统钓法,还包括养鱼塘、钓鱼塘、钓鱼比赛池等人工修造水域常用的台钓法等等,台钓法是一种手竿悬坠底钓法,通常叫“台钓法”,由台湾钓手传到大陆得此名。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渐渐的变成一项休闲运动和竞技运动,我国大陆从南到北台钓法普及率非常高,钓鱼拿回家烹饪已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钓鱼者和鱼和谐相处,把钓到的鱼放回原鱼塘。 

上述抛竿钓法,钓的是自然环境中的大鱼和凶猛的鱼,浮漂连同鱼钩鱼饵抛向数十米之上百米远处,对浮漂的要求是浮力要大到百克左右,漂身大来保证观漂醒目,漂体结实耐用易于抛远,对灵敏度没有特殊要求,所以漂身形状一般是较大的椭球,漂尾和漂脚一般粗短,甚至有的没有漂尾和漂脚,鱼线直接穿在漂身上。 

上述传统钓法,通常用散子漂或简易的浮漂。散子漂是把七八个绿豆般大小的球状或椭球状浮体直接间隔地串在鱼线上构成,其中一半数量没在水里,另一半数量浮在水面上,鱼咬钩时水面上散子漂动起来,反映鱼讯。简易浮漂是把比重较轻的天然材料或化工泡末塑料插上竹签制成,天然材料包括高粱杆等。传统钓法采用的浮漂灵敏度很低,调漂很少有讲究技术,但由于自然水域里的鱼吃饵凶猛,不太影响钓鱼的效率。然而在钓鱼塘、钓鱼比赛池中这种浮漂就显得很差,因为这些池塘中的鱼反反复复钓了放生,再钓 再放,非常有警觉性,非常狡猾。 

上述台钓法,也就是悬坠底钓法是一种非常讲究技术含量的钓法,包括鱼竿、鱼线、鱼钩、浮漂以及众多的辅助件都非常讲究,所有这些装备和零件都是现代工业精心加工的产品。这种钓法的技术含量更体现在随鱼情选择的浮漂型号以及复杂的调漂技术上,调漂是指浮漂、铅坠、水深等方面的综合调整过程,这种钓法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浮漂,钓鱼圈内人士叫浮漂是钓鱼的“灵魂”。自从台钓法引进大陆后越来越多的淡水手竿钓鱼采用这种钓法,到目前竞技钓鱼几乎全部采用台钓法。 

从以上说明看出,随着钓鱼技术的发展浮漂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尤其是台钓法中浮漂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对浮漂的要求非常高。 

垂钓用浮漂种类繁多,例如球状漂身的浮漂、椭球状漂身的浮漂、漂肚子较大的浮漂等等,这些浮漂的体积很大,漂尾和漂脚一般粗短,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浮力大、观漂醒目、结实、易于抛远等方面的要求,这类浮漂的灵敏度很低,主要用于抛竿钓法。传统钓法的简易漂结构设计上比较粗糙,往往是圆柱状浮体上下各插入竹签等细竿状材料而成,灵敏度很低;传统钓法的散子漂灵敏度有所提高,但还是很不够,另外观漂方面存在很大缺陷,更换漂非常麻烦。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关注手竿悬坠底钓法使用的高质量的浮漂,下面详细分析。 

现有的高灵敏度浮漂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很多类。如从漂身材质上可分为巴尔杉木、孔雀羽梗、植物茎、貉猪刺等类,其中植物茎为芦苇、蒲草、高山茅草等草茎;如从漂身的造型来可分为球型、卵型、水滴型、倒水滴型,仿缍型、急收肩锥型与缓收肩锥型等类;如从漂尾的材质上分玻璃纤维、碳纤维、软塑料与硬塑料;如从漂尾的结构上可分为实心长尾、实心短尾、空心长尾、空心短尾之分;如从漂脚的制作材质可以分玻璃纤维、碳纤维、竹签、不锈钢等类;如从漂脚的造型上可分为长脚、短脚、粗脚、细脚等类。根据以上分类的不同组合,就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浮漂。 

那么从浮漂设计的角度有哪些要素是必须考虑的呢?稳定性、灵敏度、翻身速度、沉降速度是四大考虑要素。当一个浮漂被一定重量的铅坠拖拽下 漂尾一部分露出水面并暂时达到力的平衡,但长时间浸泡水里的漂身材料可能吸收水分,露出水面上的漂尾的长度逐渐变小,变化越小我们说越稳定,这就是我们行家一般讲的浮力稳定性。当一个竖立于水面并保持静止的漂体受到外来牵引力或托举力时平衡被打破,这两个力很可能是鱼轻轻吸饵、吐饵或托饵造成,漂体向下或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当外力较小的前提下,移动速度越快或移动距离越大则灵敏度越高。垂钓时浮漂落到水面的一刻是横躺着的,然后在铅坠的脱拽下逐渐竖立起来,翻身速度是指横躺到竖立所花时间的快慢。垂钓时钓饵先落到水面,然后被铅坠带动而向下沉降,一定时候浮漂翻身,此时钓饵继续沉降,同时浮漂的漂尾也缓缓沉降,最后钓饵到达预定水层或地面并停止运动,把这段过程的快慢叫沉降速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弼,未经金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97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