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鞋带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0029.2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6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柱 |
主分类号: | A43C11/00 | 分类号: | A43C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鞋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正转时可收卷鞋带,使鞋体的鞋带呈现束紧鞋体态样,而反转时可释放鞋带长度,使鞋体呈现松脱态样,尤其涉及一种鞋带扣装置。
背景技术
鞋子采用鞋带作为固定方式,其通常是在鞋带的两头加以打结来达到固定;但,此种现有鞋带固定方式虽沿用许久,但广泛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的问题点:其一是打结部位需要预留相当的长度,而打结部位在穿着过程中时有松开的情形出现,此时由于散开的鞋带过长,往往容易被另一只脚踩到而发生跌倒危险;其二是打结部位会在鞋面上形成交错状的线条遮蔽,这使得鞋面上的设计可能因此而显得凌乱不雅,另外,每次穿鞋、脱鞋都必须绑结或松脱鞋带,而鞋带一般而言都是以俗称蝴蝶结的方式结绑,其所耗费的时间莫约一分钟,如此日积月累于绑结鞋带所耗费的时间亦是相当可观,因此如何提升穿、脱鞋的速度亦为当今讲求效率的社会愈精进的目标。
是以,针对上述现有鞋带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型结构,实为相关业者须再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与方向。
鉴于现有以绑结鞋带方式所产生的缺点,本创作人即推出一种鞋带扣装置,其是一具有正转时可收卷鞋带,使鞋体的鞋带呈现束紧鞋体态样,而反转时可释放鞋带长度,使鞋体呈现松脱态样,且该鞋带扣装置不论是呈现束紧鞋体或释放鞋带,均无现有鞋带于鞋体表面所延伸出的绑结区段,能使鞋体表面呈现较为整洁的态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鞋带扣装置,其是一具有正转时可收卷鞋带,使鞋体的鞋带呈现束紧鞋体态样,而反转时可释放鞋带长度,使鞋体呈现松脱态样。
为达到前述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鞋带扣装置」包括基座、转盖、连动盘、限位件及线盘,且该转盖、连动盘及线盘是呈现可转动态样设置于基座,其中该转盖是环盖于连动盘并呈现同轴对应的态样,该转盖于内面侧壁是凹陷形成有内环轨及定位端,该内环轨是呈现倾斜态样形成有高低端,该定位端是连通于内环轨较低的一端,且该定位端槽宽是较内环轨稍大,使定位端与内环轨间形成有一阶状的抵面,该连动盘外径是具有穿置于内环轨的凸肋;
该连动盘底面形成有限位齿纹及第一齿纹,该限位齿纹是与限位件呈现垂直啮合,该第一齿纹是供线盘水平啮合;
该基座设有弹抵于限位件底端的弹簧,该限位件顶端具有至少一与限位齿纹啮合的斜角,该连动盘是受限位件限制仅能呈现正向转动;
该线盘是供鞋带连接,且该线盘具有一与第一齿纹呈现啮合的第二齿纹;
当正向旋转转盖时,该限位齿纹是顺向挤压斜角,使斜角通过弹簧与限位齿纹跳位,另该凸肋即位移至定位端,该连动盘并受凸肋影响向下位移使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啮合;当停止正向旋转转盖时,该斜角是逆向定位限位齿纹,以避免线盘及连动盘受鞋带拉扯而反转,另该连动盘是受限位件向上弹抵,使凸肋抵顶于抵面而无法对应内环轨;另当施予一定力量反向旋转转盖时,该连动盘是因抵面推挤凸肋而向下挤压限位件,待凸肋脱离抵面而与内环轨对应时,该连动盘即受凸肋持续延内环轨带动向上位移,使第一齿纹脱离第二齿纹;
借此,当第一齿纹与第二齿纹啮合呈现啮合时,持续正向旋转转盖即可旋转线盘对鞋带进行收卷,使鞋体呈现束紧态样,当第一齿纹脱离第二齿纹时,拉动鞋带即可使线盘反向旋转而释放鞋带。
前述基座包括有一第一容槽、一第二容槽及一第三容槽,该第一容槽与第二容槽呈现连通态样,该线盘是设置于第一容槽,该第二容槽设有一心轴,该心轴呈现贯穿连动盘并与转盖枢设,另该第一齿纹是呈现穿入于第二容槽态样,该第三容槽为弧形并呈现环绕于第二容槽外缘态样,该弹簧及限位件设置于第三容槽。
前述连动盘包括一转盘及一齿柱,该转盘径宽大于齿柱,该转盘与齿柱中心位置是呈现同轴固设,该第一齿纹形成于齿柱径面,该限位齿纹是呈现环绕态样形成于转盘底面,该凸肋形成于转盘外缘。
前述线盘包括一线轮及一齿环,该线轮于径段中心位置是向内凹陷有供鞋带连接的线槽,该线轮于上方平面形成有一环形凹凸座,该齿环内径形成有对应接合于环形凹凸座的环形凹凸槽,该第二齿纹形成于齿环的外径。
前述基座于第一容槽两侧各形成有一供鞋带穿入的穿口,其是供鞋带得穿入基座内部与线盘连接。
前述鞋带扣装置包括一盖合于基座,以呈现遮蔽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的外盖,该外盖对应第二容槽的部位,开设有一供第一齿纹伸入第二容槽的对应口,另该外盖对应第三容槽的部位,开设有至少一供斜角穿出的穿孔。
前述转盖外径环绕设有一垫圈,且该垫圈表面形成有止滑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柱,未经陈金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00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