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玻璃导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0100.7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9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陈斌;李书福;杨健;安聪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4 | 分类号: | B60J10/04;E06B3/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导轨 | ||
技术领域楔形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玻璃固定件,尤其设及汽车上的用于玻璃滑动的导轨。
背景技术
车窗和车门的可滑动的玻璃,通常是安装在预先作好的导轨内的,安装可上下滑动的玻璃的玻璃导轨包括上部导轨和侧边导轨,上部导轨与侧边导轨上的玻璃滑动沟槽的对接及安装窗口拐角处的密封,是通过在拐角处用连接件来完成的,中国申请号为200510056701.8,名称为《汽车用玻璃导槽》的发明申请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玻璃导轨结构,此种玻璃导轨有如下不足:1、部件多,结构复杂;2、此种结构的玻璃导轨的安装方法为,分别将连接件内的槽沟与侧边导轨槽沟对齐,连接件槽沟与上部导轨槽沟对齐,上部导轨和连接件、侧边导轨三者都有固定凸缘,分开固定,故安装较烦琐;3、由于拐角处的连接件的形状是不可以改变的,故上部导轨与侧面导轨的连接夹角不可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连接夹角可调的车用玻璃导轨,解决了现有车用玻璃导轨结构复杂,安装不便,连接夹角不可调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用玻璃导轨包括侧导轨和横导轨,所述横导轨与所述侧导轨连接处设有相互配合的连接通孔与弹性连接头,所述弹性连接头为直线型,所述弹性连接头穿过所述连接通孔。通过在横导轨和侧导轨上分别设置连接孔和弹性连接头,在安装时只需将连接头插入连接孔即可实现横轨与侧轨的对接,连接孔和弹性连接头设在横导轨或侧导轨上都可以,只要保证一根导轨设有弹性连接头时,则另一根导轨为连接孔即可,故连接方便且结构简单,连接头设计为有弹性,在安装时,可根据横导轨与侧导轨的实际位置需要而折弯成相应的折弯角,当玻璃升起顶到连接头时,它可按照玻璃的拐角角度而自动靠紧在玻璃的拐角处。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通孔为圆形,设在所述横导轨端部的顶侧面上,所述弹性连接头设在所述侧导轨的端部,所述弹性连接头自由端沿所述侧导轨轴向且远离所述侧导轨的方向延伸。设计为圆孔能够使连接头的两侧边始终与连接通孔靠紧。
作为优选,所述侧导轨横截面为H形,依次设有左侧板、横隔板、右侧板,所述弹性连接头位于所述横隔板的外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外表面是指当横侧轨装有玻璃时横隔板远离玻璃的那个侧表面,连接在外表面的有益效果是:连接头与侧轨连接所形成的连接部不平整不会阻碍玻璃的滑动,连接头连接在侧轨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益处在于方便侧轨与横轨的中心对齐。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连接头依此设有一体结构的头部与尾部,所述头部为楔形,所述尾部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头部与所述尾部的连接处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径。连接头设计为楔形,在和圆形孔配合连接的过程中能实现自动向中线靠齐,在连接过程中不需要弯折就可直接将连接头穿插到连接通孔内,经过装配工序后的各个产品间的一致性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通孔位于所述顶侧面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连接通孔到顶侧面的前后边的距离相等,便于横导轨与侧导轨的对齐。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与所述侧导轨为一体结构。结构简单,制作时通过模具将连接头与侧导轨一起成形,故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导轨与侧导轨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车用玻璃导轨,包括横导轨和侧导轨,参见图1横导轨1的横截面大致呈平底U形,它为薄铁片通过钣金方法加工成型出来的,在其左端部的上表面11上开了一个圆形连接通孔12,连接通孔的直径为8毫米,圆形连接通孔12位于中间位置,圆形通孔12的表面都打磨得较光滑,这样装配时不会割伤连接头21(参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01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