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0245.7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1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3/14 | 分类号: | F24F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空调器,在其室内机的出风口200处设置有两套左右叶片完成100,100’,其中,每套左右叶片完成100,100’均由5枚叶片和1根连杆共计6个部件组成。
在空调器运行时,通过调节连杆来带动叶片左右摆动,从而调节出风口处的左右风向。
但是,如图2所示,由于每套左右叶片完成是通过将连杆2分别与每枚叶片1组装而成的,因此,在组装时需要耗费较多的工时数,且容易出现错误操作。
并且,特别是当空调器处于暖房状态时,暖风容易造成部件的变形,因此,为了保证叶片1和连杆2之间的嵌合,采用了价格比较贵的耐热的ABS树脂作为连杆的材料,因此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考虑到,如果使所述叶片和所述连杆一体形成,就可以减少组装步骤,并减少错误操作的可能性。此外,连杆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价格比ABS树脂便宜的PE树脂,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叶片和连杆,所述叶片和所述连杆通过连接部而一体形成,并且所述连杆设置有限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其中,所述限位部具有多个切口,并与设置在所述吹出口的突起部相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其中,在所述连杆与所述叶片的连接部处进一步设置有操作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叶片的厚度(d1)大于所述叶片与所述连杆的连接部的厚度(d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其中,所述叶片的厚度(d1)是所述叶片与所述连杆的连接部的厚度(d2)的两倍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通过使得所述叶片和所述连杆一体形成,就可以减少组装步骤,并减少错误操作的可能性。此外,连杆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价格比ABS树脂便宜的PE树脂,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放大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叶片及其连杆在变形前后的状态。
图7是图3的左右叶片完成的放大图。
图8是连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在出风口200处设置有两套左右叶片完成200,200’。在下文中以左右叶片完成200为例来进行具体说明。
该左右叶片完成200是由5枚叶片3和一根连杆4一体化形成。在该一个左右叶片完成中,拨动其中任意一枚叶片3,可以带动其它四枚叶片同时向着相同方向运动,从而调节出风口的风路的左右方向。
如图4所示,所述叶片3和连杆4之间通过连接部5一体化形成,并且,在连接部5处还进一步设置有操作把手6。在需要调节左右风路时,只要拨动五枚叶片中任意一枚的叶片的操作把手6,即可以带动该叶片的运动,从而最终带动其它叶片的运动。
由于叶片3和连杆4一体形成,省去了组装各个部件的繁琐,可以减少工时数,并能够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并且,由于不需要叶片和连杆之间的嵌合,即使是在暖房状态下,也不会有由于受热而产生的变形,因此在连杆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择比较价廉的PE树脂。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如图5所示,叶片3的厚度d1大于连接部5的厚度d2,优选是连接部5的厚度d2的2倍以上。
如图6所示,按照箭头所示顺时针方向拨动把手6,则连接部5在顺时针移动的同时发生弯曲变形,从而带动叶片3也顺时针移动,因此,该叶片在出风口所处的位置得到调节。此时,由于连杆4也同时顺时针移动,因此也带动了其它叶片移动,最终调节了整个左右叶片完成中每一枚叶片在出风口的位置,从而达到了调节出风口风路的左右方向的目的。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中,一套左右叶片完成是由5枚叶片3通过各自的连接部5与一根连杆4一体形成,并且在各枚叶片3的连接部5处还分别进一步设置有操作部6。通过拨动其中任意一枚叶片的连接部5处的操作部6,就可以带动其它叶片按照相同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左右风向。
可以理解,对于叶片3及其连接部5的数量和形状,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即能够起到调节出风口风路的左右方向的效果,则没有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02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晶床散料板
- 下一篇:腐蚀箔表面色差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