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非织造布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0449.0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0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丁卫平;刘德彧;张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源非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4 | 分类号: | D04H1/44;D04H1/54;D06C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 |
地址: | 10230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织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非织造布,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个人卫生护理用品的新型非制造布。
背景技术
热粘合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女士卫生用品和婴儿尿布中,通常应用在表层或二层,它能迅速吸收体液(月经排出液、尿液),并将其尽可能均匀地导入其下层的吸收芯,这样,既保持了皮肤干爽,又防止体液的侧向渗漏。
热风非织造布是热粘合工艺中的一种,它由于手感柔软、蓬松,能够使使用者感到舒适而广泛应用于个人卫生护理用品中。热风非织造布采用并列结构或者皮芯结构的双组分纤维,经过梳理成网后,通过热空气加热复合纤维,复合纤维中的PE熔融后,纤维互相搭接,经过冷却而成为有一定强伸性能的非织造布。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未受到加压作用,热风非织造布的弹性和蓬松性远远好于其他工艺制作的非织造布。然而热风非织造布作为个人卫生护理用品的表面材料,在最终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起毛。这一现象是热风材料一直难以攻克和避免的问题。
消费者在使用卫生巾或者尿裤时,需要至少2~3小时更换一次,身体的运动会使皮肤与卫生用品表面材料之间发生摩擦,而热风非织造布本身柔软蓬松,固结牢度不高,因而短纤维的毛头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伸出,使得卫生用品表面产生大量毛羽。一部分消费者因为毛羽问题而过敏,另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外观不良,毛头会产生反感。因而表面材料的起毛性是个人卫生护理用品评估和测试的主要项目之一。
目前,世界上对于热风非织造布的后处理加工形成了很多工艺,也很有特点,如烫平、轧花等。但是,在如何保持加工之后的柔软性方面,往往解决得不太好。经过烫平的热风布,确实改善了起毛问题,可是手感僵硬,无法作为面层使用。经过轧花的热风布,其工艺与传统的热轧非织造工艺方法相近,使得非织造布变薄,厚度不能满足要求。
文中术语非织造布是指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当场形成的纤维状物。从宏观上来说,非织造布的制作工艺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过程:纤维准备;成网;加固;后整理等。具体来说,非织造布的加工工艺分为干法、湿法和聚合物直接成网法等三大类。干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热粘合成型法,分为热轧法和热风法两种。
热轧法非织造布是指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使纤网通过一对130℃-150℃的高温轧辊经2-50MPa的高压热熔粘合成布。
热风法非织造布是指通过温度在130℃-140℃的热空气以50-150Pa的风压均匀穿透纤维网使具有不同熔点的双组分纤维部分熔融而粘合成型为非织造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热风非织造布容易起毛的问题,提供一种使非织造布表面出现点、线、面结合的几何形状、布面纤维结构粘合成型良好、手感柔软、厚度达标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产生毛羽的新型非织造布。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非织造布,所述新型非织造布为热风成形的柔性非织造布,所述非织造布的表面由多个彼此相连接的固毛区域组成,所述固毛区域是由柔性凸起部和点阵排布的凹陷部组成,所述凹陷部置于柔性凸起部的外周,并通过点阵排布的凹陷部将所述柔性凸起部包围;
所述的点阵凹陷部的总面积占非织造布总面积的5~25%。
所述固毛区域的凹陷部的凹陷深度为0.2~2mm;所述固毛区域的柔性凸起部的凸起高度为0.2~2mm。
所述固毛区域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五角星形和花朵图案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形状的组合。
上述新型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所述非织造布经过热风成形后进入带有刻花辊筒的热轧机,通过所述热轧机上的刻花辊筒的高温挤压作用将所述非织造布挤压成型,使非织造布的表面形成起固毛作用的凹陷部;
所述非织造布表面形成的凹陷部同刻花辊筒表面刻有的凸起点阵相对应。
所述刻花辊筒包括上刻花辊和下刻花辊,所述上刻花辊表面刻有用于形成非织造布表面凹陷部的凸起点阵。
所述的凸起点阵的总面积占上刻花辊外圆周表面积的5~25%。
所述上刻花辊的加热温度为100℃~150℃,所述上刻花辊和下刻花辊挤压时的挤压总压强为2MPa~10MPa。
优选所述的上刻花辊的加热温度为120℃~150℃。
所述的刻花辊筒的温度120℃~150℃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源非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源非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04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