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导线架的料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2244.6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1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昆山;刘文忠;曾绍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6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21534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导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LED导线架的料带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以缩短金属料带上各导线框架之间的间距,使其导线框架于金属料带上得以排列更为密集的料带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现有导线架的料带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料带结构主要是在一金属料带A上设置有多个导线框架B,每一导线框架B内各设有一导线架C,其中每一导线框架B间分别具有一连接部D,该连接部D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金属料带A上,概呈一H型,中央具有一连接杆E,其每一导线架C是透过该些连接部D相互连接固定,使其各导线架C得以固定于该金属料带A上。
但是,上述该各导线架C是透过概呈H状的连接部D加以连接,如此,在连接部D上形成了有一连接杆E,但因导线架C为一极细小的产品,且受冲压技术限制,因此连接杆E的宽度受到限制,使该连接杆E必须维持一适当的宽度。
如此,使该金属料带A上必须预留有连接杆E的宽度,使其各导线框架B之间的间距,无法缩短,导致金属料带A上预留过多不必要的材料,而大幅降低了金属料带A的材料利用率,也大幅降低了产品竞争力,同时更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使其导线架C的成本无法有效降低。
故上述等等问题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解决上述问题,使其导线架得以于金属料带上排列的更密集,进而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缩短金属料带上各导线框 架之间的间距,使其导线框架于金属料带上得以排列更为密集的LED导线架的料带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金属料带:一第一导线框架,设于金属料带上,其上具有一第一导线架;一第二导线框架,设于金属料带上与第一导线框架相邻,其上具有一第二导线架;以及至少二连接部,分别设于第一导线框架与第二导线框架间,并与金属料带相连接,二连接部相对应但不相接并形成有一间隙,使第一导线架透过该二连接部与第二导线架相互连接。
以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得以缩短金属料带上各导线框架之间的间距,使其导线框架于金属料带上得以排列更为密集的,以提高材料及产能利用率,且可避免原材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参考图示得以更深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现有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现有元件符号
A金属料带
B导线框架
C导线架
D连接部
E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元件符号
10金属料带
20导线框架
21第一导线框架
22第二导线框架
23第一导线架
24电极接点
25功能区
26第二导线架
27电极接点
28功能区
29卡槽
30连接部
31间隙
32卡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LED导线架的料带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其包括一金属料带10、至少二导线框架20(图式中是以十个导线框架20为例,其各导线框架20的范围以虚线表示)以及至少二连接部30。其中:
导线框架20包含有一第一导线框架21与一第二导线框架22,第一导线框架21,是设于金属料带10上,其上具有一第一导线架23,第一导线架23上具有至少两电极接点24,且第一导线架23上具有一功能区25,且两电极接脚24延伸至第一导线架23内,部分的暴露于该功能区25中;第二导线框架22,是设于金属料带10上,其上具有一第二导线架26,第二导线架26上亦具有至少两电极接点27,且第二导线架26上亦具有一功能区28,且两电极接脚27延伸至第二导线架26内,部分的暴露于功能区28中。
二连接部30,分别设于第一导线框架21与第二导线框架22间,并与金属料带10相连接,二连接部30相对应但不相接,其间并形成有一间隙31,使第一导线框架21上的第一导线架23得以透过二连接部30与第二导线框架22上的第二导线架26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一诠精密电子工业(中国)有限公司;一诠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22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学位置跟踪系统
- 下一篇:电气保护装置和提供电气保护的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