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2346.8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1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游普元;张洪冲;徐安平;张冬秀;许军;文渝;江丽丽;郭晓凤;兰玲;李红立;黄治国;杨宁;方翠兰;李荣健;徐小珊;谯川;邵乘胜;卢强;侯军伟;余志刚;莫勇刚;麻文燕;肖念婷;王贵珍;肖能立;丁华;伍川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37***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 地下室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地下室排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越发的稀缺,而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普遍和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建筑大量配备了地下室做为车库、储藏室等,甚至地下住房、地下超市等也大量存在,为了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保证干燥健康的环境,地下室的防水排水成为了地下室的设计和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地下室、的防水排水存在多种处理方式,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用集水井汇集和存蓄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渗水和漏水,然后再用抽水设备将集水井中的水抽出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或者由地下盲沟将集水井中的水引排至市政管网。但是,无论是采用抽水设备抽出集水井中的水还是利用地下盲沟对集水井中的水进行处理,都存在较大的限制:采用抽水设备抽出集水井中存水的方法需要设备多、投入大,后期运行和维护成本高,且可能因为设备故障停机造成集水井中存水满出的事故;而采用地下盲沟将集水井中的水引排至市政排水管网的方法则施工工艺较复杂,地下工程量较大,更重要的是,在市政排水管网距离远、附近市政排水管网标高高于地下室集水井的情况下,采用盲沟排水的方法难以解决集水井中排水的问题。
针对上述不足,需探索一种新的地下室排水系统,使其在保留原有排水功能的基础上,改善和克服上述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采用该系统进行地下室的排水,不采用抽水设备,节约能源,更不会导致因抽水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排水失败等问题;而且无需开挖排水盲沟,大大减小了工程量和工程成本,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和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地下室附近的集水井Ⅰ和靠近市政排水设施设置的集水井Ⅱ,集水井Ⅰ的底部和集水井Ⅱ的底部通过连通管连通,集水井Ⅱ的水井壁上设置有溢水口。
进一步,所述管道为倒U形PVC管,PVC管的一端设置于集水井Ⅰ的底部,另一端设置于集水井Ⅱ的底部形成连通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排水系统采用双集水井连通型结构,利用连通器的原理,使两集水井内的液面高度一致,当用于收集地下室的渗水和漏水的集水井Ⅰ中的液面高于集水井Ⅱ上的溢水口时,集水井Ⅰ中的水会经过连通管道进入集水井Ⅱ,然后由溢水口排出到市政排水管网中;和传统的地下室排水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采用连通器的原理,自动排出集水井Ⅰ中多余的水,避免采用抽水设备,节约能源,更不会导致因抽水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排水失败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排水的安全性;而且无需开挖排水盲沟,大大减小了工程量和工程成本,提高了施工的速度和工程质量;由于在特定情况下,集水井Ⅰ和集水井Ⅱ的距离可能较远,为了方便连通管的施工和检修,两集水井之间的连通管可以设置为倒U形,将其大部分管道明设或者浅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如图所示,一种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地下室附近的集水井Ⅰ1和靠近市政排水沟5设置的集水井Ⅱ2,集水井Ⅰ1的底部和集水井Ⅱ2的底部通过连通管3连通,连通管3可根据排水量的大小选定不同直径的连通管,使其满足排水需求;集水井Ⅱ的水井壁上设置有溢水口4,当然,溢水口4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其高度,以保证集水井中的水能够通过排水管6顺利排出到市政排水沟5中,通常情况下,溢水口4出水处的市政排水管网应在其标高之下。本发明的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设置相互连通的集水井Ⅰ1和集水井Ⅱ2,当集水井Ⅰ1的水位超过允许水位,则集水井Ⅱ2的水位也达到其溢水口位置,从而集水井Ⅰ1内的水通过连通管3和集水井Ⅱ2向市政排水管网内排水,保证了集水井Ⅰ1内的积水不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23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