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条及其加工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4978.8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8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林万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万秋 |
主分类号: | A21D13/00 | 分类号: | A21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8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条 及其 加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油条及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油条是中国传统食品产业中一款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因其色泽金黄,口感香脆,物美价廉而传承至今,是人们早餐的首选佳品。
在传统油条加工过程中,原料选择主要有面粉、矾、碱、盐和水。其中矾和碱为膨松剂,使油条在较高温度的热油中迅速膨胀,体积增大,组织蓬松。盐有调节面筋,增加面团持气能力的作用,与矾、碱搭配使用。面粉的白度细度,蛋白质含量等,应符合油条加工工艺的要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油条产品。加工方法如下:
原料混合-拌面捣面扎面叠面-饧面(4小时以上)-分团-擀片切坯叠坯-拉条-油炸-控油
1原料混合:矾、碱、盐粉碎加水搅拌至溶化加入面粉。
2拌面捣面扎面叠面:将面粉与水拌匀成团,通过捣面、扎面、叠面等手法使面筋网络充分形成,和成表面光滑的筋性面团。
3饧面:饧面按照操作场地及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而调节,一般约4小时以上。
4分团:将饧好的面团分割成适量长度和宽度的小块。
5擀片切坯叠坯:将分割的面块擀成合适宽度、厚度的长条面片,切成面坯,将两条面坯重叠备用。
6拉条:将重叠的面坯中间用手指按压使两条粘连,双手配合拉成30厘米左右的长条油炸。
7油炸:油温要求(180-220)摄氏度,面坯入油锅,手持竹筷不停翻动,使面坯受热均匀,炸至上色,表皮酥脆捞出。
8控油:控油是将炸好的油条,间隔摆放在容器内避免重叠,目的是使刚出锅的油条表面的油脂沥干,以及内部和表面的水蒸气蒸发,尽量保持酥脆度,否则油条塌软,口感皮韧。
以上所述对原料,加工工艺都有-定要求,因此在现有油条加工中存在工艺繁琐,劳动强度大,产量低,口味与形状单一,包装后成品回软失去固有风味,并且膨松剂中含有铝成份,全程手工操作,卫生要求难以达到等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加强。
现有油条的生产销售多为临街摆摊,家庭作坊现场加工的方式,因其方便、快捷、灵活而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并俨然形成一种饮食文化。目前对油条设备的研究开发不断深入,在现有油条设备中,面团成型方式多采用锟压法,单、双螺杆挤出法,使油条面团形成面坯,其中锟压法成型对面团组织,产品质量都能起到良好效果,但由于设备零部件多,体积庞大,耗能高等因素无法实现对现有加工方式的要求,其中单、双螺杆挤出法,由于面团在螺杆强烈搅拌挤压下,摩擦力较大,面团温度升高,部分糊化,搅拌过度而破坏面筋网络。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条及其加工设备,对原料选择范围扩大,通过不同组合形成口味丰富,形状多样的油条产品,并根据加工方法,结合油条设备,提高产量,减少手工操作,并促进现有生产方式,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发明内容
油条及其加工设备,加工方法步骤如下:
A面团组合:面粉(20-80)%、水(20-80)%、膨松剂(0-3)%其他面团风味及品质改良物质(0.1-28)%,以上物料混合和成面团。
B成型熟制:面团通过手工或机械加工成圆条形、扁条形、多棱形、单条形、双条形、多条形、空心或夹馅的条坯单一或组合,通过油炸、烘烤、蒸煮、微波等方法单独或结合,制成外观形状为,盘状螺旋形或长条形或圆圈形油条。
根据以上方法,其特征在于,熟制后的油条成品外观形状为,盘状螺旋形或长条形或圆圈形。
根据以上方法,其特征在于,面团通过手工或机械加工成圆条形、扁条形、多棱形、单条形、双条形、多条形、空心或夹馅的条坯单一或组合,通过油炸制成外观形状为,盘状螺旋形或长条形或圆圈形油条。
根据以上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团加工成空心条坯,入油锅边炸边盘卷成螺旋形。
根据以上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团加工成多棱形条坯,入油锅边炸边盘卷成螺旋形。
根据以上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团加工成圆条形条坯,先蒸制后炸制成长条形油条。
根据以上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团加工成空心条坯,按所需长度切断成长条形,油炸成熟后,将各种馅料注入空心中。
根据以上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面团通过手工或机械加工成圆圈形面坯,入油锅炸制成圆圈形油条。
根据以上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各种原料选择搭配生产出不同风味的杂粮果蔬油条。
一种油条加工设备:由料斗(1)、面团泵(2)、喷嘴(3)、电控装置(4)、电机(5)、变速装置(6)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万秋,未经林万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49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九板活动连接碗托
- 下一篇:一种顶盖装饰条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