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水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5226.3 | 申请日: | 201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0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芳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水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蒸、煮功能的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热水壶通常只具有将水加热烧开的功能,壶体内的空腔底部设电加热体,控制电加热体的断开受水蒸汽的控制,水烧开后产生的蒸汽通过与电加热体控制器连接的通道对电控制器的动作部件加热,动作部件受热后动作,切断电加热体的电路,电热水壶停止加热;蒸汽通道中由于没有任何其它控制装置,因此电热水壶仅仅能用于将水加热至沸水温度,这样的电水壶不能实现其它(例如对食物的蒸、煮)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蒸汽通道上的设置的开、闭机构,既可实现将水烧开的目的,又可对食物进行蒸、煮,实现多功能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壶,包括壶体、壶盖,壶体内腔底部设电加热体,壶体内设置蒸汽通道,蒸汽通道上端通过蒸汽口与壶体内腔连通,蒸汽通道下端与电加热体控制器连接,电加热体的控制器开关的断开由水加热后产生的蒸汽控制,蒸汽通道中设有用于控制蒸汽通过的开、闭机构。
其中,用于控制蒸汽通过的开、闭机构可设于蒸汽通道上端的蒸汽口处。
其中,控制蒸汽通过的开、闭机构具体为一滑块结构,滑块设于壶体把手内表面之间,可在壶体把手内腔中水平滑动,滑块靠近蒸汽口一侧的端面与蒸汽口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当滑块抵接在蒸汽口侧时将蒸汽口封闭,壶体内腔中的水可持续加热用于蒸煮食物,当滑块滑离蒸汽口后,蒸汽通道与壶体内腔连通,蒸汽使控制器将电加热体电路断开,壶体内腔中水只能加热至沸腾。
其中,滑块上设有驱动按钮,驱动按钮安装于壶体把手外表面的相应滑槽中,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滑块的移动方向同向;驱动按钮的下底面与滑槽底面滑动适配,驱动按钮两侧表面受到滑槽两相应侧面的约束;滑槽底面开设有与滑槽延伸方向一致的、贯穿壶体把手内腔的长条形滑道;驱动按钮下表面垂直设有凸台,凸台宽度与长条形滑道宽度相适配,凸台长度小于长条形滑道长度,其间隙量与滑块的滑动行程相适配;凸台下端面设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与驱动按钮的滑动方向垂直;滑块的上表面、凹槽的相应位置处设上凸筋;驱动按钮凸台穿设在长条形滑道中,上凸筋嵌入凹槽中使滑块与驱动按钮紧固连接,驱动按钮在滑槽中滑动时可带动滑块移动。
其中,滑块的下表面设下凸筋,下凸筋的延伸方向与滑块的移动方向垂直,下凸筋的拐角处圆滑过渡;壶体把手内腔的下表面间隔设有与下凸筋相适配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位置与滑块封闭蒸汽口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凹槽的位置与滑块开启蒸汽口的位置相对应,第一、二凹槽的间隔距离即为滑块的滑动行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壶可实现多功能用途,既可作为常规的烧开水使用,还可以对食物进行蒸、煮等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壶体,11-电加热体,12-壶体蒸汽口,13-蒸汽通道,14-壶体把手腔体内的第一凹槽,141-壶体把手腔体内的第二凹槽,15-壶体把手滑槽底面上的长条形滑道,16-壶体把手滑槽,2-壶盖,3-电加热体控制器,4-滑块,41-滑块上凸筋,42-滑块下凸筋,5-驱动按钮,51-按钮凸台,52-按钮凸台凹槽,6-壶体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水壶如图1所示,包括壶体1、壶盖2,壶体上设壶体把手6,其中壶盖2将壶体1的内部容器空间密闭。壶体1的内腔底部设有电加热体11,电加热体控制器3受到壶体内腔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的控制,壶体内靠近上端口部设有蒸汽口12,蒸汽口12与电加热体控制器3之间连接有蒸汽通道13;蒸汽通道13中的蒸汽口12处设有控制蒸汽通过的开、闭机构(即控制壶体2内腔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通道13进入到电加热体控制器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芳,未经陈国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5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