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馈式抛物面天线馈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5910.1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9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鹏羽;邱政;周佳;肖治;李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02 | 分类号: | H01Q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馈式 抛物面天线 馈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微波通信领域中的前馈式抛物面天线馈源系统。
背景技术
前馈式抛物面天线往往采用主模喇叭或是扼流槽喇叭、波纹圆锥喇叭等作为照射器,前者波瓣不等化,E面和H面相心不重合,以及E面旁瓣电平高等特点,使其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天线的总体性能水平,该馈源结构只能适用于一般性能要求的天线系统中,而无法满足高增益、低旁瓣、高XPD等性能要求日益苛刻的微波天线发展要求。扼流槽喇叭宽带内工作时性能波动较大,系统性能稳定性不佳,同时大多通过于法兰盘开数个环行槽以实现,所以高频应用时,不易于加工。等化性能好的频带最宽的喇叭是波纹圆锥喇叭,但是其生产性很差,特别是高频需求时加工更难以实现,不适合批量生产。
另一方面,传统馈源激励腔体内往往装置短路片作为反射系统起导向作用,同时通过调节短路片的位置及腔体上螺钉深入腔体的长度以达到匹配。短路片的固定方法有多种,常用胶水粘紧或是短路片轻微变形受力夹紧,无疑不管是采用胶水还是变形夹紧等方式,可靠性上都有缺陷,导致天线性能在特定环境下无法得到保证,再者调试过程也显烦琐;如果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则在工艺、成本上增加了负担。另外实验证明,该结构短路片与腔体接触面往往存有虚位,不能完全接触,这些都将导致腔体电场发生变化而影响方向图、XPD等指标,腔体上的调节螺钉也因为其表面的 不光滑对XPD等指标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结构与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前馈式抛物面天线馈源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前馈式抛物面天线馈源系统,包括矩形弯波导、矩圆耦合窗、馈源激励腔体以及安装于馈源激励腔体辐射口处的同轴多模喇叭,馈源激励腔体内有阶梯阻抗变换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口加载有介质薄膜,馈源激励腔体内采用一反射针结构作为其导向装置,该反射针结构经过阶梯阻抗变换段与辐射口对应。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馈源激励腔体为圆柱形激励腔体,矩形弯波导与圆柱形激励腔体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圆柱形激励腔体设有凹槽平面用于与矩形弯波导截面焊接配合。
所述反射针平行于圆柱形激励腔体上的凹槽平面,平行于矩形弯波导与圆柱形激励腔体焊接处的截面短边,且穿越圆柱形激励腔体一圆截面圆心,反射针与腔体后盖距离为0.4λ0~0.5λ0。
所述反射针穿越圆柱形激励腔体后与圆柱形激励腔体焊接固定。
所述矩圆耦合窗其截面为长方形,位于矩形弯波导和圆柱形激励腔体之间,其对称中心与矩形弯波导焊接处截面对称中心重合,其尺寸小于矩形弯波导内壁尺寸,耦合窗与腔体后盖距离为0.6λ0~0.8λ0。
所述同轴多模喇叭其轴心与馈源激励腔体轴心重合,通过螺纹与馈源激励腔体进行组合。
所述的同轴多模喇叭其槽深为0.25λ0~0.5λ0,槽宽为2λ0。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其激励腔采用一根反射针结构作为反射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短路片结构,通过有效控制反射针与矩圆耦合窗、腔体后盖之间的位置关系,达到良好的匹配,而不需再于腔体上进行短路片、匹配螺钉调节,不但有效避免了短路片固定、不完全接触及螺钉表面不光滑等结构缺陷带来的种种指标隐患,也因为减少了透气源头,对馈源气密性保证有积极作用。
2、馈源系统结合选用同轴多模喇叭,在提高天线整体性能的同时也因为其结构简单、工艺简易等特点在产品的批量性、成本上都更具优势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馈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视图;
图3为现有常见馈源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矩形弯波导2、矩圆耦合窗3、圆柱形激励腔体4、反射针5、介质薄膜6、同轴多模喇叭7、8、9阶梯阻抗变换段10、反射针与后盖距离11、耦合窗与后盖距离尺寸12、喇叭槽深尺寸13、喇叭宽度尺寸14、腔体后盖a、短路片b、短路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59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母线接线端子的防脱结构
- 下一篇:介质谐振器和介质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