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脑输入装置的连体键动态补偿构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6743.2 | 申请日: | 201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9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侯椗腾;李建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张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脑 输入 装置 连体 动态 补偿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电脑输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连体键的电脑输入装置,其连体键上设有一动态补偿构造,藉以减少晃动、噪音的产生。
背景技术
鼠标、手写板和轨迹球等是使用电脑常用的输入装置,尽管有许多科技新知、报导揭示了输入装置的虚拟化,令使用者单凭手势即可执行输入动作,但截至目前为止,虚拟的输入装置受限于技术、成本,仍未高度普及化,因此绝大多数的电脑使用者仍采用实体的输入装置,尽管如此,现有实体输入装置在相关技术的研发步调却未曾停歇。
以鼠标为例,传统鼠标有所谓双键式、三键式,甚至多轴式,而不论是双键式或三键式,其构造类似,均是在鼠标的上壳前端分设二个或三个可动的按键,当按键受压时可触动位在按键下方的微动开关而执行输入动作。随着电子相关商品开发兼顾科技与时尚的趋势,前述鼠标的形式出现了突破性的变化,例如取消鼠标上壳前端的可动按键,取而代之的是令上壳构成一完整的单体,通过对上壳的前后左右摇动,以产生不同的输入动作,而该可摇动的上壳也称为连体键。
如图5所示即为一具有连体键的鼠标,就外观而言,其前端的可动按键已被取消,其组成构造则如图6所示,主要是在一底壳60内设有一电路模块70,该电路模块70至少在一电路板71的前端分设两微动开关72、73;又底壳60上相对扣合有一中壳80,该中壳80前端分别形成有两穿孔81、82,后端则形成有一通孔84,且中壳80在上表面的中央处形成一朝上突出的凸粒83,其中两穿孔81、82是分别对应于电路板71前端的两微动开关72、73;
前述中壳80上表面进一步设有一上壳90,该上壳90是整个覆盖在中壳80上,又上壳90底面前端处分别形成两向下延伸的押条91,两押条91分别穿过中壳80前端的穿孔81、82,而对应于电路模块70上的两微动开关72、73,由此在上壳90前端构成一连体键;再上壳90底面中央处是为中壳80上的凸粒83所顶持(如图7所示),以构成一支点;
另上壳90底面后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92,该定位柱92是呈中空管状,其穿过中壳80后端的通孔84后在端部处螺设有一垫片85;其中,中壳80后端通孔84的孔径略大于定位柱92的外径,而在定位柱92插入后形成有些许间隙,又定位柱92底端的垫片85又大于通孔84孔径,且距离通孔84孔缘一微小距离。
在前述构造下,当使用者在上壳90的前端施压以操作连体键时,上壳90以中壳80上的凸粒83为支点而前倾,相对使上壳90后端上拉,此时定位柱92及其底端的垫片85利用和通孔84的间隙,而提供上壳90后端有限的移动空间,由此令上壳90在一稳定状态下被操作。
但由于定位柱92与中壳80上的通孔84始终存在间隙,造成上壳90容易在中壳80上晃动,因而产生噪音,故如何在不影响上壳90正常操作的前提下,解决前述晃动、噪音问题,则有待进一步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输入装置的连体键动态补偿构造,用以对其上壳产生一吸震减隙作用,而有效解决上壳动作时的晃动、噪音问题。
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令前述电脑输入装置的连体键动态补偿构造包括有:
一底壳;
一中壳,是相对盖合在前述底壳上,该中壳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其后端形成有一通孔,该通孔具有一孔壁;
一上壳,是位于前述中壳上方,该上壳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其后端的内底面上形成有一定位柱,定位柱是对应穿置于中壳后端的通孔内;
一弹性牵引组件,是设于上壳上定位柱的底端,并抵掣在中壳后端通孔的孔壁底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脑输入装置的连体键动态补偿构造,包括:
一底壳,该底壳上设有一电路模块;
一中壳,是相对盖合在前述底壳上,该中壳具有一前端、中端及一后端,其中该中端形成有一凹穴可供容置一弹性元件,而后端形成有一通孔,该通孔具有一孔壁;
一上壳,是位于前述中壳上方,该上壳具有一前端、中端及一后端,其中该中端会与中壳的弹性元件相对顶持以构成一弹性支点,而后端的内底面上形成有一定位柱,定位柱是对应穿置于中壳后端的通孔内;
一弹性牵引组件,是设在上壳后端所设定位柱的底端,并抵掣于中壳后端通孔的孔壁底缘。
当上壳不动作的一般状态下,前述弹性牵引组件将对定位柱产生一向下牵引的拉力,由此上壳后端将尽量贴向中壳后端表面,而有效减少间隙,进而避免晃动及噪音;当使用者操作上壳而使其后端的定位柱上移时,定位柱上的弹性牵引组件将被压缩,由此令上壳在一稳定状态下被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6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点火双环快速切割炬
- 下一篇: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