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水设备及其驱动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8003.2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3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郭以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以道 |
主分类号: | A47L13/58 | 分类号: | A47L13/58;F16H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马佑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水 设备 及其 驱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脱水设备,尤指一种具有拖把与脱水桶适于拖地使用的设备,且拖把包括可转动的布盘总成,而脱水桶可带动该布盘总成转动,利用离心力作用使布盘总成之含水量降低至适合拖地的程度。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一种清洁装置包括一拖把与一桶体,请参阅申请第098210035号「清洗拖把之脱水桶」新型专利案,这种清洁装置的拖把具有可以转动的头部,头部上结合了复数具有吸水性与清洁性的布材,而桶体内可转动地设一脱水槽,脱水槽与一驱动机构连动,驱动机构包括提供脚踩踏的一踏板,当此踏板被踩踏后,会驱动脱水槽连动拖把的头部一起快速地转动,因而头部之布材含有的水分就会受离心力作用而被甩出脱水槽外,这种清洁装置具使用上极具便利性。
这种习用的清洁装置设计上屈就于拖把头部需要转动的需求,因此拖把的头部设计并非传统的长形,而是采用圆盘形状的设计,拖把头部圆盘形的设计转动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然而这种拖把头部之圆盘面积也不适合制作的太大,因此拖把头部要能够整个水平伸入桶体之脱水篮内,因此若拖把的头部面积过大,也会导致桶体的体积加大,无论在运送、商品陈列或消费者使用后收纳上都会不便利。
然而屈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限制,拖把头部较小体积的设计会使得拖地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即拖把头部面积较小,导致拖把每一次通过的清洁面积较小,因而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拖地清洁。
为此,本创作者曾设计一种具有双布盘总成的拖把,这种拖把的杆体成倒Y形,在二末端上各设一布盘总成,为了配合这种拖把本创作者更设计一种具有双脱水篮的脱水桶,使得这种脱水桶上的踏板踩踏的时候能够同时驱动二脱水篮一起转动,而能将所述之倒Y形拖把的二布盘总成同时脱干,然而要同时驱动二脱水篮一起转动,势必会增加使用者的负担(指需要较大的力量推动二脱水篮一起转动),因此提供一种较省力的驱动总成是值得投入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具复数踏板的脱水设备,脱水设备包括1、一种脱水设备及其驱动总成,包括:一本体,本体有一壁面区隔出隔开的一容置空间与一安装空间,容置空间内枢设二脱水篮,每一脱水篮包括复数脱水孔与一轴杆,轴杆包括一末端,各轴杆一部分伸入安装空间中,安装空间下方固设一底座,底座包括一设置面,设置面设有一第一枢接孔、二第二枢接孔与二轨道,底座更包括由设置面延伸的二第一导槽以及二架设壁,二脱水篮之各轴杆的各末端分别枢设在各第二枢接孔中,底座的第一枢接孔枢设一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包括一上齿部与一下齿部,第一齿轮的下齿部,底座的其中一轨道可移动地设一第一驱动齿,第一驱动齿齿合在第一齿轮的下齿部之一侧,第一驱动齿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位移并连动第一齿轮转动,一第二驱动齿,可移动的设置在底座之另一轨道上,第二驱动齿齿合在第一齿轮之下齿部的另一侧,第二驱动齿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位移并连动第一齿轮转动,二第二齿轮,每一第二齿轮内固设一止逆轴承,各止逆轴承分别套设在一轴杆上各第二齿轮各别齿合在第一齿轮之上齿部的二侧,一第一推动杆,第一推动杆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推动杆的第二端枢设在第一驱动齿上,一第二推动杆,第二推动杆包括隔开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二推动杆的第二端枢设在第二驱动齿上,一连接杆,连接杆包括二尾端,连接杆的各尾端分别可滑动地设在二第一导槽中,且第一及第二推动杆的各第一端分别枢设在连接杆的各尾端上,连接杆能沿二第一导槽在一上升位置与一下降位置间位移,底座之二架设壁间枢设一踏板,踏板包括一踩踏部,以及由踩踏部延伸的一延伸部,延伸部与连接杆连动地结合,踏板能在一高位置与一低位置间转动。
当踏板位于高位置时,连接杆位于上升位置,第一及第二驱动齿都位于第一位置,当踏板由高位置位移至低位置,连接杆由上升位置位移至下降位置,藉由第一及第二推动杆推动第一及第二驱动齿同时位移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齿轮转动,并连动二第二齿轮转动使二脱水篮转动。
其中第一及第二驱动齿各包括由侧面延伸的一衔接杆,各衔接杆包括一端部,第一及第二驱动齿的各端部各枢设一滚轮,底座包括由设置面延伸的二第二导槽,二第二导槽隔开位于底座之二对角处,第一及第二驱动齿的各滚轮分别可滑动地结合在各第二导槽中,当第一及第二驱动齿位移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及第二驱动齿的各滚轮贴靠在各第二导槽的内壁定位。
其中第一推动杆包括相互夹一夹角的一第一段与一第二段,第一推动杆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段之末端,第二端位于第二段之末端,第二推动杆包括相互夹一夹角的一第一段与一第二段,第二推动杆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段之末端,第二推动杆第二端位于第二段之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以道,未经郭以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8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