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退火窑D区压力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8051.1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3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宋书兴;蔡新杰;韩新生;张宏宇;宋昆鹏;郭电;刘洪;冯波;黄胜利;尚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坦因(上海)工业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5/04 | 分类号: | C03B2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2019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退火 压力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退火窑,尤其涉及一种退火窑D区压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玻璃工艺中,退火主要是指玻璃中残余内应力的减少或消除的过程。玻璃退火的目的是消除玻璃制品中的残余内应力和光学不均匀性,以及稳定玻璃内部的结构。
玻璃制品中的内应力,通常是由于不均匀的冷却条件所产生的。将玻璃置于退火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和采取适宜的冷却制度,这种内应力可以减少或消除。
玻璃的退火可分成两个主要过程:一是内应力的减弱和消失,二是防止内应力的重新产生。玻璃中内应力的消除是以松弛理论为基础的,所谓内应力松弛是指材料在分子热运动的作用下使内成为消散的过程,内应力松弛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玻璃所处的温度。
玻璃退火区域以下,即在玻璃退火的下限温度以下的冷却,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但冷却速度也不能太快。玻璃在低于退火下限温度进行冷却所产生的内应力为暂时应力,暂时应力沿板厚方向分布与永久应力相反,其最大的张应力在板的表面。如冷却速度太快,则会引起暂时应力过大而使玻璃破裂。一般暂时应力不得大于玻璃破坏强度的1/4。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理论计算,玻璃在C区的冷却速度,对于同一厚度的玻璃,可以比其在退火区大1.5倍左右的速度进行冷却,只要玻璃板的上下表面和横向的温度差不太大.是不会引起玻璃炸裂的。
玻璃带在退火窑中的退火过程,是有控制的冷却过程。它是以对流和辐射的方式,把自身的热量传递给其周围介质和壳体,而使玻璃自身逐步冷却下来。玻璃带从后退火区出来时的温度大约为370~380℃。这时,其综合给热系数(对流给热系数和辐射给热系数之和),由于玻璃温度已经较低而大大减少,玻璃带在冷却区后(C区后)温度降低太慢,因此为了使玻璃的热量能散发出来,根据牛顿提出的公式:
Q=α(t玻-t介)F
当α降低而又要使Q增大或保持不变,F一定时,只有使(t玻-t介)的温差加大,也就是使t介降低(t玻-t介<=160℃为宜),但又不能用室温空气直接冷却玻璃,以免玻璃冷却温度过大而引起炸裂。因此,采取控制循环热风的温度,对玻璃带进行直接吹风对流冷却,以使玻璃能以比其在后退火区稍大或相同的冷却速度进行对流冷却,使玻璃带的表面温度由370-380℃降到220-240℃。
D区即热风循环冷却区,它是利用窑内的热空气,配以一定量的新鲜室温空气,通过风机将一定温度的热空气重新喷吹在玻璃带上,利用其强制对流使玻璃带快速冷却。由于使用的是热空气,与玻璃带的温差不是很大,故正常生产时不会引起玻璃板的炸裂。
该区为一独立的封闭区,窑体用普通钢板制造,玻璃带上部的冷却风喷嘴横向分成几组,每组可单独控制其冷却风量。玻璃带下部不再分区,冷却风从两个边部送入冷却风管,可通过翻板阀分别控制每边的进风量
由于D区是循环热风直接吹风对流冷却,而D区为一封闭区域,因此一旦进入D区壳体内的风量过大,就会在D区壳体内产生一个较大的正压,由于无法及时从壳体内放散出去,该正气压将会在D区壳体内沿玻璃方向向C区和F区放散,向F区扩散的气体排放到环境中,不影响玻璃的冷却;但是向C区扩散的气体由于其温度与C区玻璃板的温度差较大,因此会导致玻璃板在C区由于温差较大,致使玻璃板冷却不均,而产生炸板现象。
为了防止该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方案,对D区壳体压力进行有效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退火窑D区压力控制系统,可保证D区壳体内的正常压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退火窑D区压力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自动控制阀、压力测量装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压力测量装置、自动控制阀连接;所述压力测量装置设置于D区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置第一开孔,该第一开孔连接有第一管道,该第一管道设置所述自动控制阀;所述压力测量装置测量D区壳体内的气压,并将测量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测量装置测量的数据控制自动控制阀的开启与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第二开孔,该第二开孔连接有第二管道,该第二管道设置一手动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坦因(上海)工业炉有限公司,未经斯坦因(上海)工业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8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