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源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8807.2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1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1/32 | 分类号: | H02M1/32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44266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806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电源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电源电路,特别是一种直流电源软启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器供电电路中,很多都需要使用直流电源,而直流电源在上电或通过控制开关上电时,由于负载电容等作用,会在加电瞬间产生一个较大的冲击电流,如果不加限制,冲击电流往往会对一些敏感电器设备或器件构成威胁。比如LCD电视机中的LCD屏在供电时,就面临着冲击电流的威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电源电路,使其不但能够控制上电与否,而且还能够抑制冲击电流,使上电按一定的斜率逐渐加电,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电源对于LCD屏等敏感电器设备的冲击而起到保护作用。除此之外,该电源电路也在一些特殊的直流用电场合,比如为改善功放的开关机响声,也需要这种按特定斜率缓慢上电的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设计了各种电源电路,然而,这些电路不是较为复杂繁琐,就是快速相应能力差,或者是没有很好解决二次上电的问题。所谓二次上电问题,指的是当电路控制端电平处于低电位时,也就是保持控制负载的直流电源处于关断状态,这是直流电源突然来临(Powerin),设计不好的电路往往会产生一个短时间的快速上电现象,这个上电是多余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它违背了直流电源软启动电路设计的初衷。为此,需要考虑一种全新的电源电路,能有效解决二次加电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启动直流电源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快速上电的冲击以及二次上电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流电源电路,包括输入直流电的输入端、电源控制开关三极管、推动三极管、负反馈电阻,反馈电容,电源控制开关三极管输入极连接至该电路的输入端,控制极与推动三极管的输入极相连,且连接至电路的输入端,输出极输出至负载;推动三极管输出极通过该负反馈电阻接地,且输出极通过反馈电容连接至电源控制三极管的输出端。
更具体的,该直流电源电路还包括上拉电阻,该电源控制开关三极管是PMOS管,该推动三极管是NPN型三极管,该NPN型三极管的源极与该PMOS管的栅极相连,且通过该上拉电阻连接至该输入端。
更具体的,该推动三极管的射极通过该负反馈电阻接地,且通过该反馈电容连接至该电源控制开关三极管的漏极。
更具体的,该直流电源电路包括一控制端、第一偏置电阻和第二偏置电阻,该控制端通过该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接地,该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节点连接至该推动三极管的基极。
更具体的,反馈电阻为470欧,该推动三极管的基极电路为10uA。
更具体的,反馈电容C1为100NF或220NF或470NF。
更具体的,控制端的输出是3.3V的直流电压。
更具体的,上拉电阻的电阻值大于等于22K欧姆。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直流电源电路中的快速上电冲击以及二次上电问题,利用负反馈技术,将反馈电容加到推动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发射极加一个负反馈电阻接地。由于反馈电容的负反馈,可以使直流电源控制端打开时,有一定的阻滞作用,这样做避免了直接反馈带来的二次加电现象,并且也给放电通道提供了较小的阻抗,可以供电电路对负载的快速上下电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流电源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电路的电路图。该电源电路包括输入直流电的输入端POWERIN、控制端CONTROL、负载端LOAD、电源控制三极管Q1、推动三极管Q2、负反馈电阻R4、反馈电容C1、推动三极管Q2、基级偏置电阻R2和R3、电源控制三极管Q1的控制极(栅极G或基级)上拉电阻R1。
在本实施例的电路图中,为了便于举例,电源控制三极管Q1是PMOS管,推动三极管Q2是PNP型三极管,其他类型的能实现类似功能的开关元件都可以替换上述二种开关元件。
电源控制三极管Q1的源极接输入端POWERIN,栅极通过上拉电阻R1接电压输入端POWERIN,同时,栅极还与推动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漏极接负载端LOAD。推动三极管Q2发射极通过负反馈电阻R4接地,且通过反馈电容C1连接至电源控制三极管Q1的漏极。控制端CONTROL通过串联的偏置电阻R2和R3接地,R2和R3的节点连接至推动三极管Q2的基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8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结垢状态监测热水器
- 下一篇:空调设备节能控制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