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体内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8927.2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5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莲明;晁琼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4 | 分类号: | B01D45/14;B01D46/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内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环保、医药等行业的气液分离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作为天然气管体中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是从气液混合物中将气体与液体分离开,减少其体中的液含量。如刚采出的天然气中含有水,必须将水分离出来后才能提供使用。用于回收气相中的少量液体。目前,国内石油、化工等行业用于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种类很多,这些种类设备存在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安装占据较大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体内气液分离器,能在运动过程中将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分离出来,减少分离器安装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体内气液分离器,主要由旋转体、弓形集液板、集液管和管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管体内通过支架固定有旋转体,旋转体由导向器、导流叶片和尾椎组成,导向器和尾椎组成一个流线体形,在导向器和尾椎的中间固定有涡轮式导流叶片。导向器在气体流动的上游,尾椎在气体流动的下游。在旋转体的下游的管体内壁上相互交错固定有弓形集液板。导流叶片外环面与筒体内壁配合。
所述的弓形集液板固定在管体内壁上下两侧,上下两侧的弓形集液板平行交错,并且弓形集液板与管体中心线的夹角(前倾角度)在30~60°之间。弓形集液板上均匀分布多个小孔,孔径3~10毫米之间。
管体内气液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参阅图1。含液气体由入口进入分离器,经过导向器1进入导流叶片2的流道,推动导流叶片2在筒体6内旋转,粘附在导流叶片2上的液相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移向管体6内壁,进行一次分离;气流继续沿着尾椎3陆续通过多个交错倾斜的弓形集液板4,气体从弓形集液板4的圆孔中通过,液相粘附在弓形集液板4上进行二次分离;最终液相汇聚在集液管5中,气相从出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管体内气液分离器,能适用于含有细小液滴的在流动中进行气流分离,分离效率高;导向叶片的前装有导向器,后装有尾椎,降低分离装置能耗;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有广泛的用途,不占用设备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体内气液分离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弓形集液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向器,2.导流叶片,3.尾椎,4.弓形集液板,5.集液管,6.管体,7.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管体内气液分离器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管体内气液分离器,主要由旋转体、弓形集液板4、集液管5和管体6组成。管体6内径100毫米。在管体6内通过支架固定有旋转体,旋转体由导向器1、导流叶片2和尾椎3组成,导向器1和尾椎3组成一个流线体形,在导向器1和尾椎3的中间固定有涡轮式导流叶片2,导流叶片2的外圆直径为99.5毫米;在旋转体的下游的管体6内壁上焊接固定有四个弓形集液板4。
弓形集液板4固定在管体6内壁上下两侧,内壁上侧两个弓形集液板4,内壁下侧两个弓形集液板4,弓形集液板4相互平行交错,弓形集液板4与管体6中心线的夹角(前倾角度)为30°;相邻两个弓形集液板4之间的距离为25毫米,弓形集液板4厚度2.5毫米,弓形集液板4上均匀分布小孔7,孔7的直径为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8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刹车装置
- 下一篇:滤布转盘过滤机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