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气体传感器气室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9341.8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9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5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气体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气体传感器气室。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体传感器气室由若干部件组成,在气体传感器气室的组装过程中,多采用粘接剂连接各个部件,其存在的问题是:采用粘接剂连接时,粘接剂会释放出有毒的气体,这不仅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还会慢慢污染空气,对气体传感器造成干扰,影响气体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另外,粘接剂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凝固。
在把气体传感器安装到气室的过程中以及在把气体传感器气室安装到仪表的过程中,各部件通常采用螺钉螺母连接、或把各部件做成螺纹螺扣形式进行连接,这样做的缺点是:不仅需要采用额外的辅助配件、而且加工工艺要求高,费时费力。
此外,现有的气体传感器气室的各部件通常采用塑料和金属材料,柔韧性差,成本高。
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气体传感器气室,简化气体传感器气室的组装过程、气体传感器安装到气体传感器气室的过程、以及气体传感器气室安装到仪表的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气体传感器气室组装复杂的缺点;以及克服气体传感器不便安装到现有气体传感器气室的缺点,以及现有气体传感器气室不便安装到仪表的缺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气体传感器气室,包括由气室壁围成的内气室、外气室、进气口、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内气室和外气室之间的缓冲片、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下部的安装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内气室相通,所述内气室与所述外气室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扣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气体传感器插入所述外气室的方向,所述气室壁、缓冲片、底座以及安装扣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所述缓冲片正对所述出气口和进气口。
其中,所述安装扣为向下的箭头状。
其中,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分布在所述卧式气体传感器气室的一侧。
其中,所述外气室与气体传感器采用过盈配合。
其中,所述气室壁、缓冲片、底座以及安装扣采用橡胶材料。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卧式气体传感器气室为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的一体式结构、各部件无需组装,气体传感器可以方便地安装到本实用新型卧式气体传感器气室中,此外,本实用新型卧式气体传感器气室也可以方便地安装到仪表中;无需使用额外的辅助配件,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卧式传感器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气口;2:出气口;3:气室壁;4:缓冲片;5:内气室;6:外气室;7:缓冲片;8:底座;9:固定扣;10: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卧式传感器气室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气体传感器气室包括由气室壁3围成的内气室5、外气室6、进气口1、出气口2、设置在内气室5和外气室6之间的缓冲片4,7、底座8以及设置在底座8下部的安装扣9,10;进气口1和出气口2分别与内气室5相通,内气室5与外气室6相通,安装扣9,10的设置方向垂直于气体传感器插入外气室6的方向,气室壁3、缓冲片4,7、底座8以及安装扣9,10为一体式结构。
缓冲片4,7正对出气口2和进气口1。
安装扣9,10为向下的箭头状,安装扣9,10的设置便于卧式传感器气室的安装固定。
进气口1与出气口2分布在卧式气体传感器气室的一侧。
外气室6与气体传感器采用过盈配合,即气体传感器以过盈配合方式装入外气室6。
气室壁3、缓冲片4,7、底座8以及安装扣9,10采用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卧式传感器气室的操作方法为:
把气体传感器安装到本实用新型卧式传感器气室时,只需将气体传感器从外气室6插入即可,无需使用其它格外的配件如盖片等,由于外气室6与气体传感器采用过盈配合,而且本实用新型卧式传感器气室整体为橡胶材料,所以本实用新型卧式传感器气室可以很好地固定气体传感器。其中,形状细长的气体传感器适于安装在本实用新型卧式传感器气室内。
在把本实用新型卧式传感器气室安装到仪表的时候,由于底座8的下部设置有固定扣,所以可直接将固定扣插入仪表的支撑架即可,优选地,固定扣设置为两个固定扣9,10。
空气通过进气口1进入到内气室5,在缓冲片4,7的作用下,空气均匀地扩散到安装在外气室6中的气体传感器,然后从出气口2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93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