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折叠式烧烤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59925.5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6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支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支卫国 |
主分类号: | A47J37/07 | 分类号: | A47J3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折叠式 烧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烧烤食物的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折叠式烧烤箱。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野外烧烤这种户外休闲运动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场地易找,烧烤箱难设,烧烤箱基本为一体式不可折叠,体积庞大,现有的烧烤炉一般的结构是包括一个用于盛放烧炭的炭盒,炭盒的底面固接有支脚。这种结构的烧烤箱体积较庞大,且携带及其不方便,实用价值不大。因此出游时人们通常是租用出游场地上的烧烤炉,若出游场地无烧烤炉出租,就无法进行烧烤。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便携式的烧烤箱。目前烧烤箱的种类样式繁多,便携的产品组装起来非常麻烦,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烧烤箱多为整体结构,不方便携带,即便有的分体组装式的烧烤箱,也是用螺丝紧固,携带虽然方便,但在使用组装时麻烦费时,要用螺丝和螺母10几个,还要使用工具才能将烧烤箱组装成一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组装快捷的烧烤箱。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折叠式烧烤箱,包括箱体、托炭板、接灰板,所述的箱体是由炉板和连接板通过合页链接形成,第一炉板、第一连接板、第二炉板、第二连接板顺序链接成一体。
其中,炉板设置有卡槽,所述托炭板活动放置在卡槽上。
其中,炉板的底部设置有托板,所述接灰板活动放置在托板上。
进一步地,连接板的上端与炉板的上端水平设置,连接板的下端与卡槽的位置水平设置。
更进一步地,连接板是由两块金属板通过合页链接形成,,所述的合页位于连接板中央,合页中轴与炉板和连接板的合页中轴方向一致。
卡槽到所述炉板顶部的距离与所述卡槽到所述炉板底部托板的距离的比例为1∶1到2∶1。
作为优选,卡槽到所述炉板顶部的距离与所述卡槽到所述炉板底部托板的距离的比例是2∶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便携折叠式烧烤箱,托板与炉板是一体成型的。
炉板、连接板的材料可以有多种选择,如铁或钢或铜。
炉板、连接板的表面可以通过表面处理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如增设有镀锌、镀铜、镀镍、镀铬、镀锡或电解处理层。
便携折叠式烧烤箱的托炭板设置有若干圆孔。
作为优选,托炭板上的圆孔是规则设置的。
便携折叠式烧烤箱的炉板、连接板厚度小于2厘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折叠式烧烤箱,折叠方便、便于携带,不但完全解决了现在大部分烧烤炉无法折叠,进而无法进行携带外出郊游的缺点,所以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而且使用时打开非常便捷,不用借助任何工具,不需要螺丝或销钉等固定,组装用时不超过5秒钟,合拢起来很薄,厚度小于2厘米,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折叠式烧烤箱组装后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烧烤箱体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托炭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述如下:1、箱体,2、托炭板,3、接灰板,4、炉板,6、合页,7、卡槽, 8、托板,9、金属板,10、合页,41、第一炉板,42、第二炉板,51、第一连接板,52、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携折叠式烧烤箱组装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便携折叠式烧烤箱,包括箱体1、托炭板2、接灰板3,箱体1是由炉板4和连接板51,52通过合页6链接形成,第一炉板41、第一连接板51、第二炉板42、第二连接板52顺序链接成一体;炉板4设置有卡槽7,托炭板2活动放置在卡槽7上;炉板4的底部设置有托板8,接灰板3活动放置在托板8上。连接板51,52的上端与炉板4的上端水平,连接板51,52的下端与卡槽7的位置水平。连接板51,52是由两块金属板9通过合页10链接形成,合页10位于连接板51,52中央,合页10的中轴与炉板4和连接板51,52的合页6的中轴方向一致。
便携折叠式烧烤箱的使用十分方便,在箱体1上使用六个合页6进行链接,打开后把托炭板2卡在箱体1中间,接灰板3放在箱体1底部即可。使用时打开非常便捷,不用借助任何工具,不需要螺丝或销钉等固定。组装用时不超过5秒钟,合拢起来很薄,厚度小于2厘米,携带方便。
图2为烧烤箱体炉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支卫国,未经支卫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99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射线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二硼化锆复合陶瓷材料发热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