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承隔震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0265.2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7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鲍秀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F15/067 |
代理公司: | 武汉天力专利事务所 42208 | 代理人: | 吴晓颖;冯卫平 |
地址: | 430079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承 隔震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支承防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支承隔震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支承环通常包括金属支承环、非金属支承环、金属和橡胶复合支承环等,它们采用刚性间隙支承或橡胶支承隔震。这些支承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1.要么不具有隔震性能,要么隔震性能差;2.非金属阻尼材料老化(橡胶)影响阻尼性能;3.要么絶缘不导电或接地性能差;4.要么支承环与外壳内壁有间隙而导致碰撞、冲击、噪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支承隔震环,用于将受保护的机载、车载、舰载、弹载仪器设备与震动源相支承和隔离,辅助接地;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实现轴向空间要求小的弹性支承隔震,使用寿命长,免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支承隔震环,包括支承环,所述支承环上均布有球支承隔震体总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承环为圆形,支承环上均布有3-4个球支承隔震体总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承环为矩形,支承环上均布有球支承隔震体总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球支承隔震体总成包括球体、球座、支承轴、对合碟形弹簧组、座体和圆柱销,其中所述球体设于球座上,球座与支承轴相连,支承轴外部套有座体,支承轴与座体间套有对合碟形弹簧组,支承轴伸出座体的一端套接圆柱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球支承隔震体总成包括球体、球座、支承轴、螺旋弹簧、座体和圆柱销,其中所述球体设于球座上,球座与支承轴相连,支承轴外部套有座体,支承轴与座体间套有螺旋弹簧,支承轴伸出座体的一端套接圆柱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全金属结构;2.适用于轴向支承空间要求小,辅助接地;3.刚度大,能以小变形承受大载荷;4.具有变刚度的特性,加载与卸载特性线不重合,缓冲和隔震性能强;5.环境适应性强:适用于-75℃~+370℃;6.使用寿命长,免维护,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承隔震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四点支承隔震环结构示意图。
图3是矩形支承隔震环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球支承隔震体总成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球支承隔震体总成结构图。
图6是圆形支承隔震环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矩形支承隔震环的使用状态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承隔震环,包括支承环1,所述支承环1上均布有3个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
如图2所示为支承隔震环的一种实施结构,所述支承环1为圆形,支承环1上均布有4个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
如图3所示为支承隔震环的另一种实施结构,所述支承环1为矩形,支承环1四个角上设置有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
如图4所示为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的一种实施结构,所述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包括球体21、球座22、支承轴23、对合碟形弹簧组25、座体24和圆柱销26,其中所述球体21设于球座22上,球座22与支承轴23相连,支承轴23外部套有座体24,支承轴23与座体24间套有对合碟形弹簧组25,支承轴23伸出座体24的一端套接圆柱销26。其中座体24设于支承环1上用于固定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
如图5所示为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的另一种实施结构,所述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包括球体21、球座22、支承轴23、螺旋弹簧27、座体24和圆柱销26,其中所述球体21设于球座22上,球座22与支承轴23相连,支承轴23外部套有座体24,支承轴23与座体24间套有螺旋弹簧27,支承轴23伸出座体24的一端套接圆柱销26。其中座体24设于支承环1上用于固定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
上述图4中的对合碟形弹簧组25,图5中的螺旋弹簧27还可以用弹性橡胶圈、碟形弹簧和橡胶复合阻尼柱替代,主要起到隔震的作用。
如图6、图7所示为圆形支承隔震环的使用状态图,用于电子设备的支承和隔震。其中:1.支承环、2.球支承隔震体总成、3.外壳、4.骨架、5.螺栓、6.电子设备。所述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中的球体21与外壳3的内壁相接。
如图8、图9所示为矩形支承隔震环的使用状态图,用于导弹的支承和隔震。其中:1.支承环、2.球支承隔震体总成、7.外壳、8.储存舱壳、9.填充发泡、10.导弹。所述球支承隔震体总成2中的球体21与外壳7的内壁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0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