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工艺用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1097.9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8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作为;刘金贤;丁英仁;孙志强;刘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3/02 | 分类号: | F16K3/02;F16K3/314;F16K27/1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莫丹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工艺 滑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阀,具体涉及一种在高温条件下应用于介质中含有固体或粉状介质的调节阀,尤其是适用于石油催化脱硫(S-zorb)工艺吸附剂的流量调节的滑阀。
背景技术
脱硫工艺用滑阀作为炼油装置中关键的控制阀门,用于控制吸附剂的流量,确保汽油产品中的杂质含量满足环保要求。随着国家对环保节能要求的提升,生产低硫清洁汽油成为各炼油厂的目标,低成本清洁燃料油(无硫汽油)的工艺技术(S-zorb技术)生产的低硫清洁汽油排放标准达到欧V标准,甚至欧VI标准。脱硫工艺用滑阀主要应用于S-zorb工艺吸附剂的流量调节,吸附剂的温度在450℃以上,呈粉末状自由流动,其中含有一定的固态颗粒,对阀内件的冲刷和冲蚀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流畅的阀内通道、无阀腔结构以及抽屉式动作原理,满足吸附剂流量控制要求,同时解决了吸附剂结焦卡塞,内件磨损严重等问题的脱硫工艺用滑阀。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脱硫工艺用滑阀,它包括阀体和与阀体相连接的阀盖,其在阀体内腔固定有呈平行对称的两个L型轨道,阀芯设置在两个L型轨道中央,与两个L型轨道形成滑动配合,阀杆穿过阀盖与阀芯连接;在阀体入口流道处固定有阀座,通过阀杆带动阀芯上下运动,使阀芯实现对阀座的遮挡。
如上所述的一种脱硫工艺用滑阀,其在阀座上游、流道上开有吹扫孔,吹扫法兰固定在吹扫孔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脱硫工艺用滑阀,其所述的阀杆和阀盖之间设有填料,填料通过隔环被分隔成上下两段,在填料上方设有填料压盖,填料压盖固定在阀盖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脱硫工艺用滑阀,其所述的阀杆和阀芯通过T型结构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脱硫工艺用滑阀,其所述的阀盖通过螺母、螺栓固定在阀体上,在阀盖和阀体连接处设有缠绕垫。
本实现新型的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采用流畅的阀内通道、无阀腔结构以及抽屉式动作原理,很好的满足了吸附剂流量控制要求,同时解决了吸附剂结焦卡塞,内件磨损严重等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阀,阀体内腔设置了双L型导轨,确保阀芯阀座相对位置,提高阀芯导向和抗结焦性能,减小阀芯和阀体的冲刷磨损。
(3)无阀腔设计,阀芯像抽屉一样在导轨中运动,内部无死角,减小因结焦或介质堆积而引起的阀门故障。阀体热容小介质在阀门内部停留的时间短,流道通畅。
(4)采用反向阀座技术,阀座位于阀芯上游,有利于保护阀座密封面。反向阀座设计消除了阀腔死区和滞止点,防止介质在阀腔内部积存,保护密封面,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脱硫工艺用滑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剖视图;
图3为图1中L型导轨轴侧图;
图4为图1中L型导轨与阀芯配合俯视图;
图5为图1中L型导轨与阀芯配合正视图;
图中:1.阀体;2.阀盖;3.阀芯;4.阀杆;5.阀座;7.L型导轨;10.隔环;11.填料;13.螺母;14.螺栓;18.填料压盖;21.缠绕垫;30流道;31.吹扫孔;22.吹扫法兰;41.面一;42.面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脱硫工艺用滑阀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硫工艺用滑阀包括阀体1、阀盖2两个L型导轨7、阀芯3、阀座5、阀杆4、吹扫法兰22、填料11以及填料压盖等零件。
其中,阀盖2通过螺母13、螺栓14固定在阀体1上,缠绕垫21设置在阀体1和阀盖2之间,以保证阀体1和阀盖2之间的密封。环形阀座5固定在阀体1入口流道30上。在阀座5上游、流道30上开有吹扫孔31,吹扫法兰22焊接在吹扫孔31上,实现在非拆卸状态下,对阀体1内部结焦的吹扫清除。
两个L型导轨7固定在阀体1内腔中,呈平行对称位置安装。阀芯3安装在双L型导轨7中央,和L型导轨7形成滑动配合。
阀杆4穿过阀盖2,阀杆4通过T型槽和阀芯3连接。填料11安装在阀盖2和阀杆4之间,填料11之间通过隔环10分隔成上下两段,填料11通过填料压盖18压紧,使填料保持密封,填料压盖18固定在阀盖2上。
阀杆4通过执行机构(如气动执行机构)带动阀芯3在双L型导轨7中上下运动。阀芯3上下运动过程中实现对阀座5的遮挡,遮挡面积的大小实现了对通过阀座5流量的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10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