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连续墙与喷锚支护一体化的屏障隔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1294.0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谢伟平;陈斌;王国波;姚燕明;常亮;孙亮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E02D5/74;E02D29/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连续 支护 一体化 屏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振措施,具体是一种轨道交通沿线对振动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所采取的地下连续墙与喷锚支护一体化的屏障隔振。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高速便捷、空气污染指数小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对周边环境,建筑物安全和精密仪器的正常使用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该问题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纷纷寻求各种有效的减振隔振措施。控制振源和切断波的传播途径是有效的振动控制措施:在控制振源方面,各国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减振型轨道结构和钢轨扣件的研制,其中一级减振形式有弹性垫层普通铁垫板扣件、轨道减振器、LORD扣件和潘得路先锋(Vanguard)扣件等,二级减振形式有弹性轨枕、浮置式轨道等。在切断波的传播途径方面,各国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屏障隔振上,其中连续屏障有空沟、填充沟(陶粒、砂、锯屑填充的沟,地下连续墙等),非连续屏障有孔列(波阻块WIB)和桩列(单排或多排粉喷桩)等。
但是,对于有特殊减振需要的地段(精密仪器实验室、医院等),单一的隔振措施有时达不到预期的减振效果,需要几种措施的合理组合,而且传统的屏障隔振存在稳定性差;埋置(开挖)深度不够,不足以达到预期的减振效果;施工范围较大,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范围受到限制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与喷锚支护结构一体化的屏障隔振,使得轨道交通引起的土体振动波的能量在该隔振结构内得到衰减,降低到达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振动波的能量,进而减小轨道交通引起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轨道交通与建筑物或构筑物之间设置一道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与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时的喷锚支护结构通过锚杆连结在一起,地下连续墙与喷锚支护结构之间灌注有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地下室混凝土侧墙之间的空隙是填充材料层;在填充材料层的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钢筋混凝土预制平板,搭接在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地下室混凝土侧墙上;地下连续墙的底部设有独立的基础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主要优点:
其一.可与建筑物或构筑物主体结构并行施工,缩短工期;
其二.充分利用喷锚支护结构,方便施工;
其三.不需另外占用施工场地,节省工程费用;
其四.利用地下连续墙阻隔振动波和填充材料层摩擦耗能的特点,隔振减振效果优于单一屏障;
其五.地下连续墙与填充材料层的埋深可以与建筑物或构筑物主体结构地下室埋深相同,甚至大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主体结构地下室埋深,充分发挥屏障隔振的隔振效果。
传统的屏障隔振没有利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当建筑物或构筑物建成之后,深基坑支护结构完全废弃,在做屏障隔振设计时,需针对屏障隔振,重新设计深基坑支护结构。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深基坑支护结构,在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的同时也可进行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相比于传统的屏障隔振,本实用新型工期可缩短20天,节省工程造价约50万元。
传统的单一屏障隔振效果达到4~5dB,本实用新型的隔振效果可达10~15dB。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建筑物或构筑物主体结构的平面布置图,该图主要显示本实用新型与建筑物或构筑物主体结构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该图主要显示本实用新型沿土深方向的细部构造。
图中:1.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主体结构;2.屏障隔振;3.混凝土喷层;4.素混凝土层;5.地下连续墙;6.素土层;7.锚杆;8.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平板;9.基础梁;10.第二素混凝土垫层;11.第一素混凝土垫层;12.主体结构地下室基础梁;13.主体结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14.第二橡胶层;15.填充材料层;16.主体结构地下室混凝土侧墙;17.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平板;18.主体结构地下室混凝土顶板;19.第一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连续墙与喷锚支护一体化的屏障隔振,是轨道交通沿线对振动环境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所采取的一种隔振措施,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主体结构1底部的周围,即图1所示的屏障隔振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1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纱窗旋转锁扣
- 下一篇: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