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1423.6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1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爱民 |
主分类号: | E04F13/076 | 分类号: | E04F13/076;E04F13/21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47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20171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次 折边分 体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
背景技术
集成吊顶的单元扣板是组成集成吊顶的主要元素之一。现有的集成吊顶的单元扣板主要有两种,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所示的单元扣板100由主体面板11和在主体面板的四边向内垂直延伸的折边12构成,在折边上设有凸起13。使用时将单元扣板的折边插在辅龙骨的两个弹性边内,由凸起卡扣式固定在弹性夹内。虽然能起到安装集成吊顶的效果,但由于单元扣板与辅龙骨的结合是靠单元扣板的折边嵌在辅龙骨的弹性夹里,再由于在折边上有固定在辅龙骨的弹性夹内的凸起,因此拆卸维护时,很难将单元扣板的折边从辅龙骨的弹性加内拔出。即使对其施较大的力、将其从辅龙骨上拔出,也会使单元扣板的折边损坏、变形,甚至使辅龙骨变形,重复使用性差。
图2所示的单元扣板200由主体面板21和在主体面板的四边向内垂直延伸的折边22和第二弯折边23构成,在第二弯折边上均设有与辅龙骨适配的连接部件24例如槽孔,使用时,将第二弯折边的槽孔挂在辅龙骨的安装部上,虽然安装和拆卸方便了,但是,由于是采用两次同方向折边,生产上产生开模和脱模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单元扣板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生产制造方便、安装可靠、便于重复使用、更换的一种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特点是,包括板体部和与板体部分体的至少两个延伸部;所述的板体部包括面板和在面板的相对两边或四周边垂直向底部方向延伸的折边;所述的各延伸部由连为一体的一竖直边和一横直边组成,其竖直边与所述折边通过固定部连接,其横直边形成向内的第二弯折边;所述的横直边上设有与支撑龙骨的安装部配合安装的连接部件。
上述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中,所述的固定部为铆钉。
上述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中,所述的固定部为螺栓。
上述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中,所述的固定部为挂扣,其结构为:在所述的折边的竖直边设有槽孔/凸起,所述的延伸部与竖直边设有槽孔/凸起的相对位置设有可相互挂扣的凸起/槽孔,挂扣连接。
上述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中,所述的延伸部的横直边上设有的连接部件包括在所述横直边上设置的的多个条形槽。
上述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中,所述的条形槽两槽边中间部位各相对设有一扩槽部分。
上述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中,所述的条形槽两槽边的两端各设有一扩槽部分。
上述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中,所述的延伸部的横直边上设有的连接部件包括在所述横直边上设置的的多个凸起。
上述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中,所述的各折边的两端设有缺口。
上述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其中,所述的各折边的外侧面设有弹性凸起。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明显的:
1、整个扣板由板体部和与板体部分体的延伸部构成,因此给开模和生产时脱模带来了便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二次折弯的扣板在生产上脱模难的问题。
2、由于板体部与延伸部是独立的部件,因此可独立包装、运输,并可根据支撑龙骨的结构形式选择扣板的结构形式,通用性强。
3、板体部的折边既可与延伸部采用铆钉固定连接,也可采用螺栓或挂扣脱卸式连接,具有连接、拆卸方便的优点。
4、使用时,将扣板的延伸部的横直边上的连接部件悬挂(套)在支撑龙骨的安装部上,具有安装和拆卸方便、重复利用性强、便于维护的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征、性能,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单元扣板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单元扣板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的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延伸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a为侧视图,4b为4a的左视图,4c为4a的俯视图,4d为4a仰视的立体图。
图5是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延伸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两次折边分体式扣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俯视)。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爱民,未经叶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14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角构造柱模板构造
- 下一篇:一种抗碳化抗氯离子弹性建筑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