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溢流式取样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2879.4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6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昆华 |
主分类号: | E21B49/08 | 分类号: | E21B49/08;E21B34/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白志斌 |
地址: | 834007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溢流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油井取样化验的取样装置,特别是溢流式取样器。
背景技术
老式取样器是在油井生产闸门输出端,安装一个取样器,暴露在井口盒外面,不防冻,取样时发现取样器冻,采油工用火烤通后再取样(造成很不安全因素),取样时打开闸门使油井大量的天然气进入瓶中而外排,而液体落入瓶中、达到取样目的。工人平均在每口井取样时间10分钟左右(取样器冻,火烤时间不计),每口井平均外排天然气3立方米左右,既浪费了能源,又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溢流式取样器,其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取样方便,省时省力,而且取样时避免了天然气外排,节约能源,还可以防冻,在冬季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溢流式取样器,取样器筒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着上法兰和下法兰,在筒体横向中心线的筒壁上设置着对称的通孔,在对称的通孔上动配合安装着一端封闭的柱塞管,其中柱塞管的封闭端与固接在筒体通孔上的封闭管座动配合,柱塞管的开口端伸出筒体壁通孔,并且与通孔上的密封支座动配合,在柱塞管内配合安装着具有轴向通孔的柱塞导管,柱塞导管尾部的柱塞与柱塞管动配合,其前部的导管与柱塞管开口处安装的挡帽通孔动配合,伸出柱塞管的导管前端设置着向下折弯90°的取样嘴,位于筒体内的柱塞管上固接着敞口接油碗,接油碗通过底部的通孔连通柱塞管,在伸出密封管座的柱塞管上固接着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适合安装在井口盒内,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油井生产闸门与回压闸门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下法兰与井口回压闸门连接,上法兰与油井生产闸门的输出短节连接。这种安装结构使本实用新型位于井口盒内。油井正常生产时,油井内的液体和气体同时通过生产闸门通过上法兰的进口流入取样器筒体内的接油碗中,而此时接油碗底部与柱塞管上的通孔被回位的柱塞封死,接油碗中的液体接满后,液体和气体同时溢出接油碗,通过回压闸门进入集油管线。当需要取样时,打开井口盒上的小门,手握取样嘴向外拉柱塞导管,使通孔打开,由油井的压力将液体通过通孔进入柱塞管,通过具有轴向通孔的柱塞导管经取样嘴排到接油瓶内,达到取样的目的,然后向内推柱塞导管使柱塞回位,取样完毕。每次取样完毕后,手握手柄向下旋转180度,把接油碗中的液体倒掉,再向上旋转180度归位。关上井口盒的小门即可达到防冻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随到随取样,取样的过程只需6秒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取样过程中没有天然气排出,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取样方便,省时省力,而且取样时避免了天然气外排,节约能源,还可以防冻,在冬季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油井正常生产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取样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溢流式取样器,如图1、图2所示,取样器筒体2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设置着上法兰1和下法兰13,在筒体2横向中心线的筒壁上设置着对称的通孔,在对称的通孔上动配合安装着一端封闭的柱塞管12,其中柱塞管12的封闭端与固接在筒体通孔上的封闭管座16动配合,柱塞管12的开口端伸出筒体壁通孔,并且与通孔上的密封支座动配合,在柱塞管12内配合安装着具有轴向通孔的柱塞导管,柱塞导管尾部的柱塞15与柱塞管12动配合,其前部的导管7与柱塞管12开口处安装的挡帽通孔动配合,伸出柱塞管12的导管7前端设置着向下折弯90°的取样嘴9,位于筒体2内的柱塞管12上固接着敞口接油碗3,接油碗3通过底部的通孔14连通柱塞管12,在伸出密封管座的柱塞管12上固接着手柄8。密闭管座的结构为在筒体2壁的通孔上固装着密封圈座4,在密封圈座4内依次安装着密封圈5和设有通孔的压盖6,在密封圈座4的外壁上通过螺纹连接的压帽10与压盖6相配合。在筒体2内,位于柱塞管12开口端一侧的接油碗壁与筒体内壁之间的柱塞管12上安装着挡环11。在柱塞15的圆柱面上均布设置着环槽,在环槽内设置着“O”型密封圈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昆华,未经李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2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缆隧道支护钢架
- 下一篇:物理模拟用填砂管模型自动压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