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化成用防酸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3022.4 | 申请日: | 201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6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平;李本平;崔波;苑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金潮宇科蓄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化成 用防酸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化成用防酸雾装置的结构设计,属于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制造行业,特别是在牵引及固定用蓄电池生产中,目前较先进的蓄电池生产工艺是采用电池化成的生产方式。电池化成是蓄电池使用生极板组装后,再进行充放电激活的一种生产方式,电池化成时由于蓄电池槽容积限制,往往需要补充1~3次电解液;化成中后期伴有大量的酸雾产生,严重地污染了生产环境。针对存在的问题,现有的蓄电池制造技术大多采用人工补液,并把蓄电池排出的酸雾统一收集,再集中处理的方式,增加了人工成本及酸雾处理费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蓄电池化成用防酸雾装置。使用该装置后,在蓄电池电池化成过程中不再需要补液,并能够防止电池化成过程中酸雾的溢出,减少酸雾的处理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电池化成用防酸雾装置,由主体(1)、酸雾过滤器(2)、快速接口(3)、注液口(4)四部分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快速接口(3)通过特殊结构设计,由耐酸高分子材料一次注塑成型,酸雾过滤器(2)由耐酸多孔高分子材料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主体(1)与酸雾过滤器(2)之间由耐酸密封胶粘结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主体(1)是透明的,壁厚为0.5~3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蓄电池化成用防酸雾装置,在蓄电池化成注液时,可一次加够蓄电池化成所需要的液量,多余的液量储存在与蓄电池相连接的透明主体(1)中,因此在整个化成过程中无需再人工补液;电池化成时产生的酸雾经酸雾过滤器(2)过滤后,只有气体溢出,酸液可回流到蓄电池中,从而防止了酸雾的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蓄电池化成用防酸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酸雾过滤器;3-快速接口;4-注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该蓄电池化成用防酸雾装置由主体(1)、酸雾过滤器(2)、快速接口(3)、注液口(4)四部分组成。所述的主体(1)、快速接口(3)通过特殊结构设计,由耐酸高分子材料一次注塑成型,酸雾过滤器(2)由耐酸多孔高分子材料冲压成型。所述的主体(1)与酸雾过滤器(2)之间由耐酸密封胶粘结而成。所述的主体(1)是透明的,壁厚为0.5~3mm。
蓄电池电池化成时,先把单体蓄电池按要求排列、连接好,然后把蓄电池化成用防酸雾装置的快速接口(3)与单体蓄电池加酸口对接,打开注液口(4),用专用工具加入每只蓄电池电池化成所需要的电解液量,液面高度最高到透明主体(1)的2/3处,关闭注液口(4),即可进行电池化成。由于电池化成所需要的多余液量储存在与蓄电池相连接的透明主体(1)中,因此在整个化成过程中无需再人工补液;电池化成时产生的酸雾经酸雾过滤器(2)过滤后,只有气体溢出,酸液可回流到蓄电池中,从而防止了酸雾的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金潮宇科蓄电池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金潮宇科蓄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30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