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成形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3384.3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0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乔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8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形机构,特别是一种能够一次成形两个折弯的成形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冲压模具设计中,产品连续两个折弯处,需要分两次折弯,这就产生了以下的缺点:
1.两个折弯,通常分两次折弯,需要两套模具成形,增加了生产成本;
2.折弯尺寸不良时,就要同时调两套模具,对人力和时间是一种很大的浪费。
图1绘示现有第一成形机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现有第一成形机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现有第二成形机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现有第二成形机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4绘示一产品于两套成形机构中完成两次折弯动作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2所示,现有的第一成形机构在第一次折弯产品100时,第一上脱板11与第一折弯滑块12分别接触产品100后,第一折弯冲头13在第一上夹板14的推动下,其一端面接触产品100悬空的一端,一并推动产品100的该端折弯,当产品100的该端完全折弯后上述第一上夹板14停止运动,得到一第一折弯端101,从而完成产品100的第一次折弯;
参照图3、图4所示,现有的第二成形机构在第二次折弯上述产品100时,第二上脱板21与第二折弯滑块22分别接触产品100后,第二折弯冲头23在第一上夹板24的推动下,其一端面接触产品100悬空的一端,一并推动产品100的该端折弯,此时,产品100于第一次折弯的第一折弯端101恰能运动至第二折弯滑块22的凹槽221中,当上述产品100第一折弯端101完全置于凹槽221后,得到一第二折弯端102,从而完成产品100的第二次折弯。
由上述可知,现有的成形机构中预成形连续两个折弯处的产品,需要用两套模具,增加了生产成本。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成形机构,利用该成形机构可以使得产品的两个折弯在一次成形即可完成,从而减少了一次成形,节约了模具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形机构,以实现产品的两个折弯在一次成形即可完成,从而减少了一次成形,节约了模具的生产成本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形机构,其应用于一模具中,该模具包含有顺序连接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上脱板及顺序连接的下模板、下垫板、下模座,该成形机构包括:
驱动块,其一端固定于上述上夹板上,且另一端滑动设于上述止挡板与上脱板中;
入块,其一端设于上述止挡板上;
第一压料块,其一端设于上述上脱板中,且该端通过一第一推动装置与上述入块相配合;
折弯冲头,其一端设于上述上脱板中,该折弯冲头的一侧面与上述第一压料块的一侧面相接触,且该折弯冲头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压料块的另一端有一第一高度差,该折弯冲头的另一端比第一压料块的另一端靠近于上述上脱板;
侧推块,其通过一第二推动装置设于上述下模板中;
下模滑块,其一端通过一第三推动装置设置于上述下模板中;
第一弹簧,其设于上述上模座与止挡板中间。
特别地,上述第一推动装置为弹簧。
特别地,上述第二推动装置包含一等高套筒及一推动元件,该推动元件为弹簧、汽缸或油压缸。
特别地,该成形机构还包括:第二压料块,其通过一弹性元件设于上述侧推块上。
特别地,上述第二压料块的一端与上述侧推块的一端有一距离差,且上述第二压料块的一端较靠近于上述下模滑块。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成形机构仅一次开合模即可成形产品的两个折弯,减少了生产工序,节约了模具的生产成本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现有第一成形机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现有第一成形机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现有第二成形机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现有第二成形机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成形机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成形机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合模状态1结构示意图。
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成形机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合模状态2结构示意图。
图8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成形机构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合模状态3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33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纯氧燃烧火头保护结构
- 下一篇:视窗式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