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野外救援减震组合担架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3490.1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4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康红梅;王院生;辛桂阳;陈润明;王文巧;张鹏;刘飞;陈晖;温玉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江钊芳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外 救援 减震 组合 担架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外救援减震组合担架车,是一种可拆卸、易组合,适于野外救援用的医疗救援担架车。
背景技术
担架的应用很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担架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发展,从以前功能单一的担架发展到现在的升降担架、走轮担架、铲式担架、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等等,担架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虽然担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本身特性决定了它需要用人抬。在野外救生情况下,往往路途较远,路面情况复杂,抬担架非常费力,如果要从山上转移伤员下来,则更为困难,耗时耗力。目前使用的带万向轮担架车虽然可以省时省力,但其主要应用于室内,用于野外救生的担架车很少。基于这一点,需要设计一种用于野外救援的减震组合担架车,结合了担架车和担架的特点和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方便左右水平调节、前后水平调节和担架与车体易拆卸等四大功能的用于野外救援的减震组合担架车。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野外救援减震组合担架车,包括车体和担架,还设有左右水平调节机构和前后水平调节机构,所述的车体由车架和车轮组成,车架由上支架与下支架通过铰接而成,上支架上设有3根弧形滑道、销孔和燕尾槽,上支架有一端设有1根弧形滑道,另一端设有2根弧形滑道,燕尾槽跨在所述的2根弧形滑道上,燕尾槽内有滑块;下支架上安装有螺杆,手轮拧在螺杆上,螺杆上端设有套筒,套筒与燕尾槽内的滑块铰接,下支架、手轮、螺杆、套筒、滑块和燕尾槽构成前后水平调节机构;下支架下方设有4支减震弹簧,在减震弹簧下安装有轮叉和大车轮,小车轮通过连杆安装在大车轮内构成减震车轮,小车轮沿大车轮内圈滑动;担架安装在车体上方,设有担架支架、担架把手、担架面和滑轮槽,担架把手固定在担架支架上,担架支架上设有滑轮槽,滑轮槽内有滑轮和插销,滑轮与上支架的弧形滑道相配合;弧形滑道、滑轮和插销构成左右水平调节机构,担架面受重力作用沿着弧形滑道滑动自动调节成水平状态。
所述的担架支架上设有滑轮槽,滑轮槽嵌在上支架的弧形滑道上,滑轮槽内的滑轮与弧形滑道配合沿弧形滑道滑动,插上插销,担架与车体锁在一起,拔出插销实现担架与车体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左右水平调节机构可以自动调节担架车左右方向的水平,当路面左右侧不同水平时,担架车的担架面一旦在左右水平方向发生倾斜,担架支架也会跟着倾斜,这时候由于担架支架可以在上支架的弧形滑道上滑动,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影响,担架支架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弧形滑道滑动使担架面自动达到水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后水平调节机构,在担架车行进过程中如遇到上坡,在不做任何调节时担架车的前部将高于后部,这时要想保持担架的水平只要转动手轮使螺杆向上旋出带动车子后部升高到大致水平的位置。遇到下坡时反向转动手轮,使前部升高后保持担架前后处水平状态。
所述的担架车,小车轮通过连杆安装在大车轮内构成减震车轮,当轮子遇到石块等障碍物时,大轮子被阻短暂保持静止状态,小车轮子由于受到推力就会沿着大车轮子的内轨道爬到障碍物上面,当大轮子越过障碍物时,大轮外圈先着地,内部的小车轮就会沿着大车轮的轨道下来,这样子,担架车在越过障碍物时,就不会发生高度上的一个突变,达到减震的效果,避免了伤员在运送过程中因强烈的颠波而受到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野外救援减震组合担架车的有益效果是:
1、本担架车采用在车架上设有左右水平调节机构和前后水平调节机构以及减震车轮,可使担架车始终保持较好的水平状态,可避免在运送过程中伤员因强烈的颠波而受到二次伤害,使伤员感觉更加安全和舒适,使用本担架车能更省力和高效地运送伤病员。
2、本担架车具有结构简单,调节平衡方便,减震效果好,拆卸组合快速等的特点。当路面情况比较复杂,担架车无法行进时,拔出插销就可以拆卸下担架,单独用担架转移伤员以保证救援的及时性。本担架车适用于野外救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野外救援减震组合担架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担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前后水平调节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轮减震原理示意图。
上述图中;1连杆、2大车轮、3小车轮、4轮叉、5减震弹簧、6下支架、7弧形滑道、8担架支架、9手轮、10螺杆、11燕尾槽、12销孔、13上支架、14担架把手、15滑轮、16插销、17滑轮槽、18担架面、19滑块、20套筒,21障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3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