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货厢吊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3654.0 | 申请日: | 201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5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3/00 | 分类号: | C25D13/00;C25D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浩君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电泳工序中吊挂货厢的货厢吊挂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涂装工艺中,对于待电泳处理的车辆货厢(例如,欧马可N2490mm货厢)的吊挂方式与吊挂待电泳车身的方式相同。电泳生产线手工清理工位的操作人员在吊挂货厢时,在一端用普通的吊具挂钩连接到货厢的货厢架上,在另一端由于货厢上没有可由挂钩挂接的适当部件,从而只能直接将吊具挂钩和货厢边板的吊耳连接。
此种现有技术的吊挂方式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下述问题:第一问题是:此种吊挂和连接方式使货厢边板承受外翻的点接触应力。在前处理及电泳工序以后,货厢边板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变形的成品比率甚至高达75%。轻微变形边板的通过刮腻子就可以解决,变形严重的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需要修复后再刮腻子,每个货厢的修复时间约1分钟。
现有技术吊挂方式的第二个问题是:经过电泳后,挂链拆卸困难,导致转挂工位作业时间较长,从而影响生产线的节拍。例如,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对欧马可N2490mm货厢和车身进行电泳处理的生产工艺流程。从图9可以看出,在转挂工位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来拆卸用于吊挂货厢的挂链,作业时间达到5分12秒,超出节拍时间12秒,影响了生产线的节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吊挂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问题,①使得电泳后边板变形量较小;②使得在电泳后容易将吊挂工具从货厢上拆卸下来,降低工序耗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货厢吊挂装置,此种货厢吊挂装置包括:U形件,所述U形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起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板围合成一个与货厢的边板端部处形状相匹配的槽。所述货厢吊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接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带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设置在所述螺纹孔中的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用于将所述货厢的边板端部定位在所述槽中;以及V形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件上,用于与挂钩挂接。
本实用新型的吊挂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吊挂货厢时产生的边板变形的质量问题,同时此吊挂装置安装拆卸方便、易于操作,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个专用的吊挂装置,使货厢的边板由原来直接的点接触连接改为货厢吊挂装置和货厢边板之间的面接触,增大连接时的受力面积,消除了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使得货厢边板变形率大大降低,解决了货厢边板变形的质量问题,节约了每台货厢刮腻子处理的1分钟作业时间,同时提高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的货厢吊挂装置安装简单,拆卸方便。尤其是消除了转挂工位的瓶颈,拆卸时间显著缩短,效率大为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货厢吊挂装置的U形件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2为图1中U形件沿图1中A-A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货厢吊挂装置的T型紧固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货厢吊挂装置的V形件的示意性正视图和示意性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货厢吊挂装置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7为图6中货厢吊挂装置沿图6中B-B线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为图6中货厢吊挂装置的俯视图。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现有技术中对某车型货厢和车身进行电泳处理的生产工艺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货厢吊挂装置包括:
U形件,所述U形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将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连接起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板围合成一个与货厢的边板端部处形状相匹配的槽;
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接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带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设置在所述螺纹孔中的紧固螺钉(在文中包括通常意义上的螺栓),所述紧固螺钉用于将所述货厢的边板端部定位在所述槽中;以及
V形件,其固定连接在所述U形件上,用于与挂钩挂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36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缫丝机双出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