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聚光太阳能发电加热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4533.8 | 申请日: | 201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9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民 |
主分类号: | F03G6/06 | 分类号: | F03G6/06;F24J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聚光 太阳能 发电 加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聚光太阳能发电加热系统,属于太阳能发电加热系统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聚光太阳能加热系统对太阳光的利用率较低,不能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并且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充分的利用太阳能,发电效率高的新型聚光太阳能发电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聚光太阳能发电加热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呈凹弧形的聚光太阳镜1,聚光太阳镜1的对面设有呈弧形的逆光镜3,二者弧度方向相反,聚光太阳镜1与逆光镜3之间设有内部充满加热油的真空加热管2,三者通过加热管支架8依次相连接,真空加热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输热管道12,两个输热管道12分别与蒸汽锅炉13内的锅炉盘管18相连接,蒸汽锅炉13的下方设有两个蒸汽管道14,两个蒸汽管道14分别连接有蒸汽发动机17,两个蒸汽发动机17分别通过调速装置15连接有双向旋转发电机16。
所述聚光太阳镜1、逆光镜3上设有太阳跟踪系统,包括设于逆光镜3背面的太阳跟踪器9、安装于聚光太阳镜1背面的仰角调整装置10,仰角调整装置10的下方设有立柱6,立柱6上设有水平调节装置11,立柱6的下方设有底座7;
所述聚光太阳镜1的数量为2-10个,依次通过连接软管4相连接,连接软管4与真空加热管2相插接;
所述聚光太阳镜1的背面设有聚光镜架5。
本实用新型的聚光太阳能发电加热系统,结构设计合理,聚光太阳镜与逆光镜配合使用,大大增加了太阳能的利用率,由于设有太阳能跟踪系统,因此能充分的吸收太阳能,蒸汽锅炉与双向旋转发电机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聚光太阳能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光太阳镜,2、太阳能真空加热管,3、逆光镜,4、连接软管,5、聚光镜架,6、立柱,7、底座,8、加热管支架,9、太阳能跟踪器,10、仰角调整装置,11、聚光镜水平调整装置,12、输热管道,13、蒸汽锅炉,14、蒸汽管道,15、调速装置,16、双向旋转发电机,17、蒸汽发动机,18、锅炉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聚光太阳能发电加热系统,参考附图1-3,包括呈凹弧形的聚光太阳镜1,聚光太阳镜1的对面设有呈弧形的逆光镜3,二者弧度方向相反,聚光太阳镜1与逆光镜3之间设有内部充满加热油的真空加热管2,三者通过加热管支架8依次相连接,真空加热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输热管道12,两个输热管道12分别与蒸汽锅炉13内的锅炉盘管18相连接,蒸汽锅炉13的下方设有两个蒸汽管道14,两个蒸汽管道14分别连接有蒸汽发动机17,两个蒸汽发动机17分别通过调速装置15连接有双向旋转发电机16;聚光太阳镜1、逆光镜3上设有太阳跟踪系统,包括设于逆光镜3背面的太阳跟踪器9、安装于聚光太阳镜1背面的仰角调整装置10,仰角调整装置10的下方设有立柱6,立柱6上设有水平调节装置11,立柱6的下方设有底座7;聚光太阳镜1的数量为2-10个,依次通过连接软管4相连接,连接软管4与真空加热管2相插接;聚光太阳镜1的背面设有聚光镜架5。
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聚光太阳能发电加热系统,结构设计合理,聚光太阳镜与逆光镜配合使用,大大增加了太阳能的利用率,由于设有太阳能跟踪系统,因此能充分的吸收太阳能,蒸汽锅炉与双向旋转发电机配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民,未经李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4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藻培养基
- 下一篇:含有大颗粒谷物的皱盖假芝发酵培养基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