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装饰球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4900.4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3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柳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1/14 | 分类号: | C03B11/14;C03B1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 |
地址: | 40830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装饰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加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玻璃装饰球模具。
背景技术
玻璃球由于其美观大方、耐腐蚀性强且易于清理,被大量用于作为灯饰的装饰配件;由于需要对玻璃球进行钩挂,就需要在玻璃球上进行钻孔;现有的玻璃球加工技术,制造带孔的玻璃球挂件时,需要对产品进行两次处理,即先将玻璃球成型,再由人工钻孔,这样既耗时又耗力,而且在钻孔时容易造成玻璃破损,成品率低下,且钻孔处的玻璃毛刺严重,多成非透明的白色,与整个球体的透明效果相比,色彩差异大,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加工模具来对玻璃球进行加工,其结构为:它由上成型模、下成型模、脱模顶杆、和两个针鼻组成,其改进之一为:针鼻上设置有纵向贯穿针鼻的针孔,且两个针鼻上的针孔径向贯穿下成型模,针孔内设置有滑动针。卡片将针鼻卡在下成型模的壳体内。
上成型模下端和下成型模上端均为内凹,上成型模和下成型模互相匹配成玻璃装饰球形状的模子。
下成型模下端设置有凹槽,脱模顶杆嵌套在凹槽内与下成型模滑动连接。
脱模顶杆上设置有轴向的导气槽;导气槽连通下成型模底部和外界大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可对带挂孔的玻璃装饰球一次加工成型,成品率高,产品美观无色差。
附图说明
图1,下成型模俯视图;
图2,下成型模剖面图;
图3、4、5,分别为针鼻的俯视图、侧视图和正视图;
图6,针插入下成型模时的剖视图;
图7,上成型模、下成型模和玻璃装饰球的匹配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直接将玻璃料灌注在下成型模2中,通过上成型模1和下成型模2的挤压使玻璃装饰球成型,通过脱模顶杆3使玻璃装饰球与下成型模2脱离,然后再在玻璃装饰球上人工钻取挂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在灌注玻璃料之前,先将滑动针6插入两个针鼻5的针孔5-2内,再灌注玻璃料进行挤压成型,挂孔也随之成型,然后抽出滑动针6,通过脱模顶杆3将玻璃装饰球顶出,实现了挂孔和玻璃装饰球的一次成型,避免了后续的钻孔工序,而且挂孔所在处的玻璃表面光滑、无杂色,玻璃装饰球的整体结构强度也得到了保证。
其具体方案为:它由上成型模1、下成型模2、脱模顶杆3、和两个针鼻5组成,针鼻5上设置有纵向贯穿针鼻5的针孔5-2,且两个针鼻5上的针孔5-2径向贯穿下成型模2,针孔内设置有滑动针6。针鼻5所在处的下成型模2外壳上,设置有压片5-1,压片5-1将针鼻5卡在下成型模2的外壳内。
上成型模1下端和下成型模2上端均为内凹,且互相匹配成玻璃装饰球形状的模子。
下成型模2下端设置有凹槽,脱模顶杆3嵌套在凹槽内与下成型模2滑动连接。脱模顶杆3中部有环状凸起,通过卡环3-1将环状凸起卡在下成型模2的外壳内,防止脱模顶杆3脱出。
脱模顶杆3上设置有轴向的导气槽7;导气槽7连通下成型模2底部和外界大气。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孔式导气,效率低下,且容易残留,使玻璃装饰球表面不规则,采用导气槽7导气可以使气体快速排出。
所述的上成型模1、脱模顶杆3以及滑动针6的动作均由机械控制,协调动作,加工效率高,且玻璃装饰球和其上的挂孔可一次成型,避免了后期的人工钻孔,提高了成品率,产品品质也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柳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柳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49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