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接插件端子半自动压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5602.7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6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黄际湃;周敏;唐红联;周宗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凯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束接 插件 端子 半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线束接插件端子的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线束接插件端子压接的端子压接装置,接插件端子与导线的压接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线束导线与接插件端子压接时两者间的定位是靠人眼定位,这种定位方式使得线束导线与接插件端子的压接一致性差,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二、线束导线与接插件端子压接时,手部无依靠,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安全事故;三、线束导线与接插件端子压接时,接插件端子废料飞溅容易对操作人员的面部、眼睛造成伤害导致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安全性高且操作方便的线束接插件端子半自动压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线束接插件端子半自动压接装置,包括压接模具、定位器、安全托架、废料引导防护机构,其中:定位器为L形片状、安全托架为台阶型片状、废料引导防护机构为一端为斜口的方管,定位器固定在压接模具的压接滑块下侧的支架上,安全托架固定在压接模具的送料槽外侧的支架上,废料引导防护机构固定在安全托架外侧的压接模具的支架。
上述的线束接插件端子半自动压接装置,其中:定位器、安全托架、废料引导防护机构均通过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主要有以下优点:定位器用于线束接插件端子半自动压接加工过程中方便线束线头与接插件端子之间的定位,通过手感定位,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托架用于线束接插件端子半自动压接加工过程中减轻操作人员工作疲劳,克服拿线人员手部的重力,减小人员手臂用力;废料引导防护机构用于线束接插件端子半自动压接加工过程中,收集废料,防止废料飞溅伤害操作人员的眼睛与面部。安全托架及废料引导防护机构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方便且生产安全性高。同时是在原用于线束接插件端子压接的端子压接装置的压接模具(压接工装)不作任何改动的前提下,利用原压接模具(压接工装)安装孔位增加定位器、安全托架与废料引导防护机构来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不足,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并能减轻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安全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废料引导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主视图;
图7为图4的右视图。
图中标记:
1、压接模具;2、接插件端子;3、线束导线;4、安全托架;5、定位器;6、废料引导防护机构;7、支架;8、压接滑块;9送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接插件端子半自动压接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7,本实用新型的线束接插件端子半自动压接装置,包括压接模具1、定位器5、安全托架4、废料引导防护机构6,其中:定位器5为L形片状、安全托架4为台阶型片状、废料引导防护机构6为一端为斜口的方管,定位器5固定在压接模具1的压接滑块8下侧的支架7上,安全托架4固定在压接模具1的送料槽9外侧的支架7上,废料引导防护机构6固定在安全托架4外侧的压接模具1的支架7,各部分均通过螺栓固定。
使用时,线束导线3与接插件端子2压接时两者间的定位是靠定位器5定位,这种定位方式使得线束导线3与接插件端子2的压接位置尺寸能保持一致,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低,产品质量容易控制。线束导线3与接插件端子2压接时,操作人员手部靠在安全托架4上,生产过程中手部不易疲劳,有效的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线束导线3与接插件端子2压接时,接插件端子废料被导入废料引导防护机构6中有效的达到操作人员眼睛与面部的安全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凯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凯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5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自燃性测定仪
- 下一篇:一种沃尼妙林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