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5636.6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2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设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9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发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民用或工业用电中,特别是一些小功率范围内,靠大电和柴油机、汽油机等动力来拖动发电机发电,在缺电的状态下,由于发电设备造价高,燃油价昂贵,还需设备维护,一般民用电用不起,也很不方便,工业用电特别在恶劣环境中就更为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走进了风力、火力和水力的发电阶段,但这些发电方式,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限制,而且每一种发电方式都成本大,造价高、维护费用大切而周期长;所使用的发电机重量较大,移动不方便;此外,现有的发电机一般都是靠风冷进行冷却,在其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冷却不充分,无法降低发电机温度,从而影响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设重量轻、噪音小,出功率高的一种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座和转轴,机座上设置有上水口、下水口,机座内腔镶嵌有隔磁套,隔磁套外部即机座内腔内设置有循环水道,循环水道与上水口与下水口相连通;所述转轴上套有电磁铁芯,相对应的隔磁套内壁上设置有推动转子永磁体;电磁铁芯中部镶嵌有线圈绕制骨架,线圈绕制骨架上径向设置有电磁铁线圈,横向设置有发电磁力线切割线圈,线圈相对应的隔磁套内壁上设置有磁力线切割永磁体;线圈和电磁铁芯之间镶有绝缘隔磁板和线圈绝缘层,所述转轴左端套有隔磁环,隔磁环外缘套有旋转永磁体,相对应的隔磁套内壁上设置有推动永磁体。
发电机机座用阻磁材料铝合金焊制而成。
隔磁套用阻磁材料不锈钢管加工而成的。
隔磁套侧壁上钻置丝孔。
配用一个15L的水箱连接上下水口,使其形成循环水路,其作用主要是降低发电机温升。
丝孔,用来固定定子上永磁体之用,也起到隔磁和防止漏磁的作用。将推动永磁体、磁力线切割永磁体和推动转子永磁体,经粘合和固定镙栓固定,一并形成一个固定的定子。
转子的电磁线圈分两部分,一是电磁铁极磁线圈;二是磁力线切割的发电线圈,电磁铁芯两端经直流电源接通,转子铁芯就产生上下N.S磁极,与定子上的永磁体产生斥引力磁动力,并在推动永磁体的推动下开始启动,电磁铁芯和电磁线圈固为一体,线圈和电磁铁芯间要镶有绝缘隔磁板和绝缘层,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电磁磁场,在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中电磁线圈和磁场不断换向,正巧合了永磁材料的磁动力斥引力原理,在推动永磁体、磁力线切割永磁体、推动转子永磁体的推动下,转子电磁线圈就产生了感生电流,即而不断的转动发电。
隔磁环与主转轴固定并平衡,旋转永磁体以六片分度组成一个圆,镶嵌在隔磁环上,与推动永磁体间留有一定尺寸的气隙;与电磁铁芯上所绕制的电磁线圈相对应定子上的磁力线切割永磁体,分上下两片成瓦形状,角度120°,并留有一定尺寸的气隙。电磁铁芯用坡莫合金制作,坡莫合金材料有充磁极磁力强,并切消磁快而不留剩磁的优点,是电磁铁高档原材。
发电机出线端的主转轴上,镶有滑环,滑环上有两组接口出线,一组的作用是直流电源输入,激发电磁铁两端产生极磁,同时也形成斥引力磁场,启动旋转,另一组接口是输出,将所发出的电能引出接入电器控制器,经调压稳压,逆变成所需电压接入负载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水循环冷却要比风冷却温升低10-20倍。以保证发电机在常温下正常运行,也保证了发电机所应输出的各项参数更加稳定。
2、重量轻、噪音小,出功率高,移动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3、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优良、实用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发电机总体结构框架示意图;
附图2.为发电机左部结构剖视图;
附图3.为隔磁套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隔磁套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套有电磁铁芯部分的转子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套有电磁铁芯部分的转子斥引力剖视图;
附图7.为转子磁力线切割部分示意图;
附图8.为转子中间线圈部分绕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设,未经徐建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56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