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气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6464.4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3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兰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宏达赛耐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0 | 分类号: | F04B49/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聂磊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车组 辅助 空气压缩机 气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调节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压力调节器,特别是一种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上用的压力调节器。
背景技术
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动车组在进行运行准备时往往总风压不足,如果不能适时的补充风压,可能会导致列车抛锚以及影响列车运行安全。而此前,国内时速100公里级列车的制动及供风系统与高速动车组不同的制动及供风系统,其对断路器的压力空气进行供给的方式为一套复杂的系统,该套系统不能进一步满足高速动车组的要求。
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装置用气路板安装于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装置内,是辅助空气压缩机装置的重要部件,其上集中了控制导电弓上升、接地保护开关开、接地保护开关关及压力调节器的安装,实现对气路的集成控制,从而为动车组中的高压真空断路器、受电弓、接地保护开关提供压缩空气动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个作为空气控制元器件的载体,实现了对导电弓上升、接地保护开关的控制,电磁阀作为电控制手段,实现远程电气控制的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气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气路板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一气路板,气路板上集成了辅助空气压缩机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包括压力调节器、接地保护开电磁阀、接地关电磁阀、导电弓上升电磁阀、压力表、风缸、压力控制器、膜干燥器、水分离器、滤尘器,其中水分离器和压缩机连接,水分离器的另一端和膜干燥器连接,膜干燥器的另一端和压力控制器连接。压力控制器的另一端和风缸连接,风缸和压力表连接,压力表和压力调节器连接,压力控制器同时还和接地保护开电磁阀、接地保护关电磁阀、导电弓上升电磁阀连接,接地保护开电磁阀和接地保护关电磁阀互相并联后和压力表连接;压力表还和输出端连接,风缸和膜干燥器之间连接滤尘器支路。
压力控制器和膜干燥器之间设置止回阀,滤尘器和风缸之间设置止回阀。
压力表和接地保护开关开电磁阀和接地保护关电磁阀之间设置二通阀旋塞,压力表和导电弓上升电磁阀之间设置二通阀旋塞。
风缸上设置安全阀。
所述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装置还包括一个安全阀,其通过连接管与风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气路板将控制气路集成在一块气路板上,对控制气路的维修和检修特别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气路板控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气路板其包括一气路板,气路板上集成了辅助空气压缩机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压力调节器1、接地保护开电磁阀K1、接地保护关电磁阀K2、导电弓上升电磁阀K3、压力表2、风缸3、压力控制器4、膜干燥器5、水分离器6、滤尘器8,其中水分离器6和压缩机7连接,水分离器6的另一端和膜干燥器5连接,膜干燥器5的另一端和压力控制器4连接。压力控制器4的另一端和风缸3连接,风缸3和压力表2连接,压力表2和压力调节器1连接,同时还和接地保护开电磁阀K1连接、接地保护关电磁阀K2、导电弓上升电磁阀K3连接,接地保护开电磁阀K1和接地保护关电磁阀K2互相并联后和压力表2连接;压力表2还和输出端连接,风缸3和膜干燥器5之间连接滤尘器8支路。压力控制器4和膜干燥器5之间设置止回阀K7,滤尘器8和风缸3之间设置止回阀K8。压力表2和接地保护开电磁阀K1和接地保护关电磁阀K2之间设置二通阀旋塞K4,压力表2和导电弓上升电磁阀K3之间设置二通阀旋塞K4。风缸3上设置安全阀K6。
气路板对控制气路进行了集成,要求较高的制造工艺,目前机车上比较流行的制造工艺是钎焊气路板。材料选择上以兼顾钎焊工艺和使用要求为准则。
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装置用气路板为CRH2型高速动车组辅助空气压缩机装置专用产品安装于箱体上,气路板的作用类似于电子产品中的电路板,作为空气控制元器件的载体,实现了对导电弓上升、接地保护开关的控制,电磁阀作为电控制手段,实现远程电气控制。二、三通阀作为应对突发问题的人工手动控制方法,实现了双重控制的原则,确保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宏达赛耐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宏达赛耐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64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