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管道风机止回阀的阀门片转动轴定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6672.4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6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陆锡佳;简国强;林又红;周鼎;王成合;陆国浇;但斌斌;李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南洋电机电器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15/03 | 分类号: | F16K15/0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528216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管道 风机 止回阀 阀门 转动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风机止回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管道风机止回阀的阀门片转动轴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风机大量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故人们对管道风机系统的每个设备予以高度关注。其中位于管道风机出风口处的止回阀的阀门片转动轴,由于止回阀阀门片非常轻巧,使其在轴孔内所承受的阻力非常小,所以要求其定位装置的结构必须简单、可靠。目前通用的结构是在转动轴上下端安装过盈配合垫圈固定,但由于阀门片装动轴很细,抗弯能力差,如过盈量大了,在安装过程中容易将转动轴压变形,致使止回阀阀片转动阻力增大,转动不自如;如过盈量太小,转动轴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自动脱落,使止回阀阀门片转动更易受阻,甚至会造成整个运转自动停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和运转可靠的用于管道风机止回阀的阀门片转动轴定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管道风机出风口的管口内壁的上凸台中心和下凸台中心分别设有轴孔,阀门片转动轴安装在上、下轴孔内,每个轴孔两侧的管壁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矩形小孔,两个定位弹片分别贴附在阀门片转动轴的两端,两个定位弹片的两端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矩形小孔折弯固定在管道风机出风口的管口内壁上。
钢丝弹簧装在阀门片转动轴的中间位置处,两扇止回阀阀门片铰接在阀门片转动轴上,钢丝弹簧的两端钢丝紧压在两扇止回阀门片的外平面上。
所述的定位弹片]为金属薄片,中间为枣核状或圆形状,两端为对称的条形状,该条形的宽度略小于轴孔两个矩形小孔的长度。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去除了阀门片转动轴上、下端的定位过盈配合垫片结构,阀门片转动轴的上、下端由固定在出风口处的定位弹片固定,由于定位弹片的固定而不可能脱落,阀门片转动轴亦将可靠地固定在出风口管口内壁的轴孔,且阀门片转动轴和止回阀阀门片转动自如。从而解决了管道风机安装维修中极易出现的阀门片转动轴定位不当所造成的止回阀阀门片转动不自如或阀门片转动轴从阀门片中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电动机带动设置在进风口内的风轮转动,由进风口进入的风由出风口吹出,吹动止回阀阀门片克服钢丝弹簧的弹力使止回阀阀门片绕阀门片转动轴转动打开,从而将风吹入送气管道内。当管道风机不工作时,止回阀门片在弹簧丝的弹力作用下回到原始位置,即止回阀阀门片关闭,即使因外界原因有回风时也会挡住,起到止回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和运转可靠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定位弹片7的安装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定位弹片7一种形状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定位弹片7另一种形状示意图;
图6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5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管道风机止回阀的阀门片转动轴定位装置。该管道风机止回阀如图1和图2所示:在管道风机出风口5的管口内壁的上凸台的中心和下凸台的中心分别设有轴孔6,阀门片转动轴2安装在上、下轴孔6内。如图3所示,每 个轴孔6两侧的管壁上均对称地开有两个矩形小孔8,两个定位弹片7分别贴附在阀门片转动轴2的两端,两个定位弹片7的两端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矩形小孔8折弯固定在管道风机出风口5的管口内壁上。
如图1所示,钢丝弹簧4装在阀门片转动轴2的中间位置处,两扇止回阀阀门片3铰接在阀门片转动轴2上,钢丝弹簧4的两端钢丝紧压在两扇止回阀门片3的外平面上。
本实施例所述的定位弹片7为薄钢片,如图4和图6所示,中间为枣核状,两端为对称的条形状,该条形的宽度略小于轴孔6两个矩形小孔8的长度。
实施例2
一种用于管道风机止回阀的阀门片转动轴定位装置。定位弹片7为薄铜片,形状如图5和图7所示,中间为圆形状。
其余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南洋电机电器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未经佛山市南海南洋电机电器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66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