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套管生产线专用自动打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6678.1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0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永刚;祝国彬;解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 |
主分类号: | B65B27/10 | 分类号: | B65B27/10;B65B13/1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07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生产线 专用 自动 打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石油钻采、石油炼化、冶金、建筑等机械设备中使用的钢管的生产或再加工后的成捆打包装置,如油套管生产、输油管线生产、钢管生产、钢管深加工等的钢管成捆打包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油套管生产线专用自动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作为石油钻采、炼化、冶金、建筑等行业的必备材料,使用率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油、套管加工技术的提高,油、套管出口量猛增,使得钢管生产量以及钢管深加工量也越来越大;对于油套管生产线来说,成品打包是产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证产品外观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小型油套管加工企业,均没有形成生产线连续工序加工,更没有实现自动打包。大中型生产企业,大多数也是在生产线的最后,靠人工吊装将规定数量的钢管吊入一个U型槽内,人工进行捆扎,打包速度慢、不整齐、劳动强度大、要求有很大面积的工作场地,且吊装过程中容易破坏钢管表面的油漆;有些企业为了不破坏钢管表面的油漆,采用整排磁力吊装,其原理和普通吊车一样,同样需要人工进行打包,工人劳动强度特别大,而且在吊装过程中容易出现危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套管生产线专用自动打包装置,对生产线制造的成品油套管进行打包,无需人工操作,且不破坏钢管表面的油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套管生产线专用自动打包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底座,底座上分别设置有钢管排放槽、坡道升降总成和接近开关,钢管排放槽上安装有轨道,轨道连接所有底座上的钢管排放槽,轨道上设置有可沿轨道移动的气动钢带捆扎机,接近开关、气动钢带捆扎机和坡道升降总成分别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所述的钢管排放槽,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梁和竖直设置的第二立梁,第一立梁和第二立梁通过水平设置的横梁相连接。
所述的坡道升降总成,包括平行设置的两导向套,该两导向套内分别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可沿导向套的内壁上下移动,两导向杆的顶部分别与导板固接,导板倾斜设置,导板位置低的一端朝向钢管排放槽,导板位置低的一端安装有挡板,导板的下面设置有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套管生产线专用自动打包装置,采用能够升降的坡道总成,使生产线生产的钢管自动滚入打包槽内,按顺序整齐排列,达到套管和油管API规范的要求,减少了很多中间吊装环节,避免了对钢管表面油漆的破坏,提高了产品质量;结构简单,效率高,无需人工辅助劳动,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各种规格管径的钢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包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1.底座,2.第一立梁,3.打包槽,4.轨道,5.挡板,6.接近开关,7.齿轮,8.导板,9.齿条,10.固定架,11.第一导向杆,12.减速器,13.第一导向套,14.支座,15.第二立梁,16.横梁,17.支撑梁,18.第二导向套,19.第二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未经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兰州蓝亚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钻采炼油化工设备质量检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66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层展示对开式礼品包装盒
- 下一篇:自行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