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7429.4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2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汤玛士W·瑞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奇设计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美国内***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车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尤指一种一端呈透空状的座管,可提供增加避震缓冲的效果,且具有组设便利性的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在车架后段上方,主要利用一座管将座垫组设在车架上方,以提供骑乘者乘坐之功效;由于骑乘时,车架遇路面不平或遇障碍物而产生震动,震动会由车架经前叉、把手以及座管、座垫传递至人体手部及会阴部,因此会影响骑乘的舒适性,部分车种会在前、后叉组设避震构件,以减轻震动,然而部份震动力量仍会经由座管传递至座垫及人体会阴部,而造成不舒适感。此外,例如公路车前、后叉不具避震构件,因此座管的避震设计相当重要。
常见使用于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依组设位置大致分为设在座管内部或设在座管头部;其中,设在座管内部的避震结构,其具有相互穿套的一内套管及一外套管,在该内、外套管间组设有一避震单元,该内套管另一端与供自行车固定的一锁结单元连结,通过该避震单元以吸收震动力量,以达避震的效果;另外,设在座管头部的避震结构,其中该座管头部供与一座垫相接,且在该座管头部与座管间设有一弹性元件,可吸收震动力量,以达避震的效果。
现有设在座管内部的避震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6216980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避震座管」,其具有一外套管,包括沿一中心轴线相背设置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一支撑单元,包括一穿设于该外套管的第一端部的内套管、一穿设于该内套管的支撑杆、一连结该支撑杆与内套管的固定件、一设置在该外套管的第一端部的调整件、一设置在该支撑杆与该内套管间的束缩件,及一设置在该调整件与该束缩件间且与该束缩件相顶抵的间隔组;及一避震单元,包括一设置在该外套管的第二端部的弹性件,及一与该弹性件相顶抵的限位组,该弹性件具有一与该支撑单元相顶抵的第一簧圈段,及一第二簧圈段,其中,该第一簧圈段的节距不等于该第二簧圈段的节距。
另外,现有设在座管头部的避震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7220479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座杆的减震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座管头部,为提供与一座垫接设的部位,其中该座管头部下缘设有一容置室;一座管,为提供该座垫支撑的管体;一固定基座,设在该座管的管体内缘;一弹性元件,设在各该座管头部及固定基座间的弹性材质,其具有预设高度的一缓冲部,以其两端面分别抵接于各该座管头部及固定基座相对应的端面,并将各该座管头部及固定基座隔开;一固定环,设在该座管头部,将该座管头部及固定基座固定;一防尘元件,套设在该座管头部及座管间。
上述所揭结构中,前者将避震单元设置在该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且穿设在该内套管的支撑杆其另一端与供座垫连结的一锁结单元连结,以提供避震效果;后者则将弹性件设置在该座管头部与座管之间,同样可提供座管的避震效果。
该第二现有结构座管的避震设计其结构过于复杂且构件多,造成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的重量增加,且其组装繁琐、不便利,整体结构实用性确有待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设计人在座管本体的一端设有呈环状座体的一组接部,其可因应本体受震动力量时,而产生微量弹性变形,以达避震缓冲的功效,且其便利组设,提供一具实用创新的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在本体的一端设有呈环状座体的一组接部,且其上方设有一结合部以供与座垫组设结合,当车体因路况障碍产生震动力量并传递至该本体时,该组接部可产生微量变形,以吸收该震动力量,以达避震缓冲之功效。
本实用新型作目的之二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该结合部两侧倾斜状的各该内、外壁接面设计,配合该连结件设有对应的形状并加以束合,以增加迫紧结合部的效果,则达稳固结合之功效。
本实用新型作目的之三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该组接部内部设置一缓冲元件,且该缓冲元件为较软于该本体的材质,以达增加弹性避震缓冲之功效。
本实用新型作目的之四即在提供一种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该组接部的透空状设计,可分散由下而上的传导力,即可降低部分震动力量,提供避震缓冲之功效。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自行车座管的避震结构,其包含有:一本体,为管状而具有一中空部位;一组接部,呈环状座体一体形成于该本体的一端,其由封闭透空状的一内壁,及具有预设曲率的一外壁所共同形成,在该组接部上方处的各该内、外壁相对位置设为一结合部,提供一可组设连结的部位;通过上述构件,当该本体承受震动力量时,该组接部可产生微量变形以吸收震动力量,另外,该结合部可便利与座垫组设,整体可达避震缓冲及组装便利性之功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奇设计公司,未经瑞奇设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74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