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7516.X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国;汤霄炯;蔡国成;王新刚;陈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14 | 分类号: | F16N7/14;F16N29/00;F16C37/00;H02K5/167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轧机 电机 轴向 轴承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通常采用液体动压润滑结构。该类动压润滑结构不适宜轧机主电机经常启停换向的工况,且其仅适用于电机速度为中到高速,而不适宜极低到高速。因此在轧机运行过程中出现上、下辊电机轴向窜动现象,导致止推轴瓦被严重磨损,出现温度升高而报警跳闸的情况,同时磨损的铜屑污染电机润滑系统,引起润滑油过滤器频繁堵塞,影响了轧机的正常运行。现今,在轴向止推轴承领域还有一类润滑结构,即液体静压润滑结构,其适宜电机的经常启停换向和极低到高速的工况,但该结构止推轴承在承载极大轴向载荷、特别是受持续大载荷时,润滑结构的供油系统始终工作在高负荷工况下,其损耗严重,同时受液压系统各元件的疲劳限制,其使用寿命有限,制约了液体静压润滑结构在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本润滑结构将液体动压润滑结构和液体静压润滑结构同时应用于止推轴承,适应了轧机主电机的运行工况,保证了轧机的正常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包括止推轴承轴瓦、动压进油软管、动压进油槽、动压回油槽、若干动压油腔、第一测温端和回油过滤器,所述动压进油软管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外圈,所述动压进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内,所述动压进油软管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所述动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若干动压油腔是长条深槽并沿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径向间隔90度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若干动压油腔分别连通所述动压进油槽和动压回油槽,所述第一测温端和回油过滤器分别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上,所述第一测温端连通所述若干动压油腔,所述回油过滤器连通所述动压回油槽,本润滑结构还包括静压进油软管、静压进油槽、静压回油槽、四个静压油腔和第二测温端,所述静压进油软管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外圈并位于所述动压进油软管内侧,所述静压进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内,所述静压进油软管连通所述静压进油槽,所述静压回油槽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四个静压油腔是腰形浅槽并沿所述止推轴承轴瓦圆周间隔90度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所述四个静压油腔分别连通所述静压进油槽和静压回油槽,所述第二测温端设于所述止推轴承轴瓦上并连通所述四个静压油腔,所述静压回油槽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
由于本实用新型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动压进油软管设于止推轴承轴瓦外圈并连通设于轴瓦内的动压进油槽,若干动压油腔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并连通动压进油槽和设于轴瓦止推面的动压回油槽,动压回油槽连通设于轴瓦上的回油过滤器,第一测温端连通动压油腔;静压进油软管设于止推轴承轴瓦外圈并连通设于轴瓦内的静压进油槽,四个静压油腔均布于止推轴承轴瓦止推面并连通静压进油槽和设于轴瓦止推面的静压回油槽,静压回油槽连通设于轴瓦上的回油过滤器,第二测温端连通静压油腔;本润滑结构将液体动压润滑结构和液体静压润滑结构同时应用于止推轴承,适应了轧机主电机的运行工况,保证了轧机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轧机主电机轴向止推轴承的润滑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75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升闪存的控制器的验证效率的方法、记忆装置及控制器
- 下一篇:失真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