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与塑料材料复合的壳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7638.9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6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卢德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德福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5/02;G06F1/18;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板桥***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塑料 材料 复合 壳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品的壳体,尤指一种在塑料壳体上复合金属材质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物品的外壳多以塑料材质制成,主要考虑塑料材质较为轻巧、易于成型、且制造成本低等,但也因此缺少金属材质所具有的导热/散热性、导电性、以及防止电磁干扰等功能。故通过材料的复合方式,将金属与塑料材料复合等技术也不断地被研究。
如中国台湾省公告的发明专利第I271137号“金属件及塑料件的黏合方法及其所黏合成的机壳”,其主要技术方案是通过喷洒(spray)方式将黏着剂喷涂于金属面与塑料面之间。其虽然可以达到将金属与塑料材料复合的目的,但主要还是为了控制黏着剂的厚度,且在结合时,塑料仍需一一黏着于金属件上,故具有耗费时间与人力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与塑料材料复合的壳体结构,以达到薄化与机械加工的目的,同时使壳体具有塑料材料的轻巧、易于成形及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还兼具金属材料的导热/散热性、导电性、或防止电磁干扰等功能。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与塑料材料复合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
一塑料件,作为壳体,并具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
一金属膜层,披覆于塑料件的内表面上;以及
一黏着层,结合于塑料件与金属膜层之间,所述金属膜层是以粉状金属材料喷涂于黏着层上,经高温热熔并冷却后成形。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塑料件为笔记型计算机壳体。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塑料件为移动电话壳体。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塑料件的外表面覆有烤漆、喷涂或真空镀膜层。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金属膜层由锌、铝或铜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金属膜层的厚度为10~20μm。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膜层是以粉状金属材料喷涂附着于塑料件上而成形,故可达到薄化与机械加工的目的,同时使壳体不仅具有塑料材料的轻巧、易于成形、及制造成本低等优势,而且还兼具金属材料的导热/散热性、导电性、或防止EMI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2的3-3断面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壳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移动电话壳体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塑料件 1
外表面 10 内表面 11
金属膜层 2
黏着层 3
笔记型计算机 4
移动电话 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以下附图及实施例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另一视角的外观立体图及图2的3-3断面剖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金属与塑料材料复合的壳体结构包括一塑料件1、一金属膜层2以及一黏着层3;其中,所述塑料件1可作为各种物品的壳体,例如笔记型计算机4(如图4所示)、或移动电话5(如图5所示)等物品的壳体;且由于所述塑料件1在外型上须配合所对应的物品,故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塑料件1在附图中所示的造型仅供参考,并不限定为平板式的造型。所述塑料件1具有一外表面10与一内表面11,所述外表面10作为上述物品的外观表面,可通过进一步处理形成烤漆、喷涂、真空镀膜层等,以使所述塑料件1的外表面10更具美观;而所述内表面11则用以供所述金属膜层2披覆,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在所述塑料件1的内表面11上披覆所述金属膜层2,从而通过所述金属膜层2所构成的壳体提供具有导热/散热性、导电性、或防止电磁干扰等功能的物品,同时仍可兼具由塑料材质所构成的壳体的轻巧、易于成型、且制造成本低等优点。通过在所述塑料件1的内表面11上涂布一薄化的所述黏着层3,再将所要披覆的金属材料(如锌、铝、铜等金属)以粉状喷涂于黏着层3上,经高温热熔后使粉状的金属材料稠化,从而与黏着层3融合,并在冷却后成形所述金属膜层2,其厚度控制在10~20μm之间,披覆于所述塑料件1的内表面11上以得到一所述的壳体结构。
因此,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的金属与塑料材料复合的壳体结构。
综上所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德福,未经卢德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76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空薄片型散热板单元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针状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