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异物侵限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7766.3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5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婷婷;张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婷婷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G01D3/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徐琳淞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物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物侵限传感器。
背景技术
异物侵限传感器由于其使用环境的特殊性,日光、酸雨对入线孔和出线孔内的线缆的腐蚀比较严重,线缆老化速度较快,极大的限制了异物侵限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高异物侵限传感器的防水防潮性能,减少日光、酸雨对线缆的腐蚀,延长异物侵限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物侵限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物侵限传感器,包括一体式格栅和设置于一体式格栅内的传感器,所述一体式格栅的入线孔和出线孔分别横向或纵向设置于一体式格栅的顶部的两侧。
所述一体式格栅的入线孔中的线缆和出线孔中的的线缆分别连接有公航空插头和母航空插头,不同的一体式格栅的线缆之间通过公航空插头和母航空插头连接。
一种异物侵限传感器,还包括接线盒,所述接线盒用于对线缆连接处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体式格栅的入线孔和出线孔分别设置于格栅的顶部的两侧,这个部位的防水防潮性能优于其它部位,并且在安装配线时,无桥体基础及悬臂的法兰影响,预留空间大,便于配线。
(2)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的一体式格栅的线缆之间通过公航空插头和母航空插头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网子之间作业时操作简单方便、连接牢固可靠,传感器信号传输流畅无误,配线时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出错概率、减少劳动成本、加强防水能力,并且后期维护快捷方便、且线缆连接处密封性好、可有效防止线缆裸露芯线氧化,提高抗老化性能,提高使用寿命,降低线缆接触不良的故障率。
(3)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盒用于对线缆连接处进行保护,这种结构能有效减少日光、酸雨对线缆的腐蚀,减慢线缆老化速度,提高异物侵限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安装使用时快捷方便,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人力、物力资源,且整体安装效果平齐美观,目视范围内无线缆及明显凸出的接线盒。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出、入线孔的示意图,图中的一体式格栅为横网安装形式,包含水平部分和上翘部分。
图2为两个图1中的异物侵限传感器通过航空插头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一体式格栅的纵向出、入线孔的示意图。
图4为两个图3中的异物侵限传感器通过航空插头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一体式格栅采用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种一体式格栅即竖网安装形式的格栅上的出、入线孔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
一体式格栅1、入线孔11、公航空插头111、出线孔12、母航空插头121、接线盒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图2和图5,本实施例包括一体式格栅1和设置于一体式格栅1内的传感器以及接线盒2。
一体式格栅1的入线孔11和出线孔12分别横向设置于上翘部分的顶部的两侧。一体式格栅1的入线孔11中的线缆和出线孔12中的的线缆分别连接有公航空插头111和母航空插头121,不同的一体式格栅1的线缆之间通过公航空插头111和母航空插头121连接。接线盒2采用玻璃纤维和工程塑料加工成型,具有较强的耐寒耐热耐腐蚀及抗老化性能,材质绝缘性能优良,防雷效果显著,具有高抗干扰性能,用于对线缆连接处进行保护。
(实施例2)
见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体式格栅1的入线孔11和出线孔12分别纵向设置于上翘部分的顶部的两侧。
(实施例3)
见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1和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一体式格栅1采用的是竖网安装形式,入线孔11和出线孔12分别设置于一体式格栅1的顶部两侧,导线由此引出。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婷婷,未经孙婷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7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碱生产母液循环设备系统
- 下一篇:全自动负压式灌装机的灌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