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排气装置的莫菲氏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8097.1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7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张金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张金铭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装置 莫菲氏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莫菲氏管,具体为研制有自动排气装置的莫菲氏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莫菲氏管6上、下接输液管7、输液滴管4,在输液之前,或在输液瓶内的液体输完后,为防止莫菲氏管内的空气进入血管造成医疗事故,常规操作是,或将莫菲氏管倒置,排出其中的空气,或将莫菲氏管将上端打折夹住,并握于手中,由注射器针头排出气体。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现有《一种具有内导杆的莫菲氏管》(中国专利号2005200814650.0),在莫菲氏管的上部具有上导管,下部具有下导管,上下导管通过液孔与莫菲氏管的内腔连通,在莫菲氏管内具有一个固定导杆,在导杆上配合一个阀板。当输液瓶内的液体滴完以后,阀板沿内导杆下落,将下导管封闭,将空气隔绝,停止输液,当更换新的液体瓶以后,按常规操作,只需将下导管挤压一下,使得阀板克服初始的压力即可继续进行输液。它还是需要人为的排气。
为此本申请人设计了《有自动排气装置的莫菲氏管》(专利申请号201010162489.4201020179030.0)莫菲氏管内有自动排气装置,自动排气装置的导流组件上端罩阻液气罩,阻液气罩中间有一和导流组件紧密连接的连接柱,导流组件上段为细长型,两侧有两个对称的导流槽,导流槽通至顶端,下段为倒置漏斗形,倒置漏斗形底部与莫菲氏管的下口紧密配合或为一体,底面与输液滴管连通,它虽解决了莫菲氏管内有气体时,可快速将空气尽可能排出,降低气液混合产生气泡的几率,但当导流组件内腔有气体时,却无法顺利排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快速排出莫菲氏管内和导流组件内腔的空气,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强度,能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低,易于装配的有排气装置的莫菲氏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有排气装置的莫菲氏管,莫菲氏管上、下接输液管、输液滴管,莫菲氏管内有自动排气装置,自动排气装置的导流组件上端罩阻液气罩,阻液气罩侧壁开有孔或槽缝,阻液气罩和导流组件由连接柱紧密连接,导流组件上段为细长型,导流槽通至顶端,下段为倒置漏斗形,倒置漏斗形底部与莫菲氏管的下口紧密配合或为一体,底面与输液滴管连通,导流组件上段侧壁至少开有一个导流槽,阻液气罩侧壁至少开有一个小孔或槽缝。
在临床输液中,当药液从输液管中流入本实用新型,首先有阻液气罩的阻滞和分流,使药液散射到莫菲氏管管壁和底部,不能直接渗入导流槽,避免药液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泡,降低气液混合产生气泡的几率。当导流组件内腔有气体时,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和重力相互作用,可从阻液气罩侧壁小孔或槽缝快速将空气排出,避免气液混合,达到有效消除导流组件和输液滴管内产生气泡的可能,提高了传统输液中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强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可以规模化生产;自动排气装置既可单独生产后再和传统莫菲氏管配套,装配方便,也可直接生产成一个整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动排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莫菲氏管6上、下接输液管7、输液滴管4,莫菲氏管内有自动排气装置,自动排气装置的导流组件2上端罩阻液气罩1,阻液气罩1侧壁有孔或槽缝8,阻液气罩1和导流组件2由连接柱5紧密连接。导流组件上段为细长型,侧壁有导流槽3,导流槽通至顶端,下段为倒置漏斗形,倒置漏斗形底部与莫菲氏管6的下口紧密配合,底面与输液滴管4连通。
阻气罩1如帽状,下部可以是圆柱体、三角柱体或其它柱状体,顶部为弧形或锥形,它最大限度的将莫菲氏管上方来液散射。阻液气罩侧壁至少开有一个小孔或槽缝8。这种结构,在临床输液中一方面在药液流入莫菲氏管时阻滞和分流液体,使药液尽量避免直接渗入导流槽,另一方面,当空气进入导流组件内腔时,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和重力相互作用,从侧壁小孔或槽缝快速排出,避免气液混合,产生气泡。
导流组件上段为细长型,侧壁有至少开有一个导流槽3,导流槽通至顶端,长度≥5mm,以利于输液中将莫菲氏管内空气尽可能的排出,减少气体和药液混合的几率,降低气泡产生的可能。
导流组件下段为倒置漏斗形,倒置漏斗形底部与莫菲氏管6的下口紧密配合或为一体,底面与输液滴管4连通。
在临床输液中,当药液从输液管7中流入莫菲氏管6,首先有阻液气罩1的阻滞和分流,使药液散射到莫菲氏管管壁和底部,不能直接渗入导流槽,避免药液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张金铭,未经王志;张金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80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