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8493.4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3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杰;阳凯;黄卫剑;孔令坤;李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28 | 分类号: | H01M10/28;H01M10/30;H01M2/02;H01M2/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潘中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容纳在支架中串联形成电芯组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9V镍氢电池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每颗电芯为通过热收缩机内收缩PVC套管所形成的结构,电芯的外部均包覆PVC套管,为实现上述工序,需要进行以下多步骤,如:通过定位夹在每颗电芯上具套设PVC套管,再将其放置于热收缩机内收缩PVC套管使PVC包紧电池,然后用夹具按电池特有的排列进行定位,并打胶水将其粘接成电芯组,最后将电芯组串联焊接并置于9V胶壳内以粘胶的形式封口。
为实现上述的电芯包覆PVC套管并定位形成电芯组的电池结构工序中,具有如下问题:
1、原电芯组的制作工序过多,效率较低且成本过高;
2、通过热收缩机内收缩PVC套管的过程中容易使电芯产生不良;
3、电芯组在打胶水及封口粘接工序上易造成外观污染,致使电池结构不稳定,不够坚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结构,简化了工艺,避免了打胶造成的外观污染及粘贴等待时间,机械性能更强、更坚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结构,包括:支架、电芯以及盖体,所述支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芯的容置腔,所述电芯容置在所述容置腔中依次连接形成电芯组,所述盖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端部与所述电芯组作电连接。
所述容置腔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具有较大侧体表面的相对两侧,所述容置腔是具有开口端,相对另一端具有承接腔底的容置结构。
所述支架还包括用于部分容置连接片以及过流保护片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位于所述支架设置所述容置腔的相对的两侧表面上,将所述承接腔底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容置腔的所述开口端相连通。
所述连接片和所述过流保护片可放置在所述连接槽中,将所述电芯串联成电芯组。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电芯为呈圆柱状的单颗氢镍电芯。
所述盖体包括正负端子,所述正负端子与所述电芯组的正负端对应作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盖体的所述正负端子对应与所述电芯组的正负端通过镍带作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还包括围挡设置在所述盖体侧体端部边缘的超声线;
所述电池结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是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立方状容置结构,连接设置所述盖体的所述电芯组容纳在所述壳体的中空腔体中并通过对所述超声线相熔接的固定在所述壳体中。
优选的所述超声线为间断设置的条状。
优选的,所述电芯组的外部包覆绝缘套管。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结构,由于电芯组是通过支架的容置腔直接将电芯容置在其中,省去了电芯组在点焊前的其他工序,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在盖体侧体端部边缘设置超声线,通过超声封口方式对连接设置了盖体的电芯组、壳体进行熔接,避免了打胶造成的外观污染及粘贴等待时间,机械性能更强、更坚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结构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结构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结构的电芯与支架相装配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结构包括:支架1、电芯2以及盖体3,所述支架1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芯2的容置腔12,所述电芯2容置在所述容置腔12中依次连接形成电芯组20,所述盖体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1的端部与所述电芯组20作电连接。
支架1是是用于容纳电芯2的构件,其大致为立方体,其具有较大侧体表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若干用于容置电芯2的容置腔12,其中,容置腔12的形状与电芯2的形状相匹配,是具有开口端121、相对另一端具有承接腔底123的容置结构,所述承接腔底123中部开设用于将所述容置腔12相贯通的贯通孔12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84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地线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电池分选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