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熔点金属再生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8786.2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2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卫战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卫战团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13/00;C22B25/06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00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点 金属 再生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熔点金属再生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Pb(铅)、Sn(锡)及Pb-Sn合金等低熔点金属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造船、机械、电子等各个领域。随之而产生的下脚废料及氧化废渣日益增多,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并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下脚废料进行二次熔化,但缺乏对熔化温度进行精确控制和对低熔点金属及杂质的分离措施,因而低熔点金属回收率低,杂质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低熔点金属再生回收装置,能根据不同合金成分的低熔点金属的不同熔化温度,对加热温度进行精确测控,同时对加热熔化的金属溶液进行旋转搅拌,使低熔点金属和氧化废渣彻底分离,回收率高,回收的产品质量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低熔点金属再生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温控仪(7)。温控仪(7)设置在壳体(1)的下部,锅体(2)设置在壳体(1)内,电加热圈(4)包敷在锅体(2)的外围,电加热盘(6)设置在锅体(2)的下方,电加热圈(4)和电加热盘(6)与温控仪(7)的输出端连接,锅体(2)的外壁上固定有与温控仪(7)输入端连接的温度传感器(5),且锅体(2)与壳体(1)之间填充有保温隔热材料(3)将锅体(2)、电加热圈(4)、加热盘(6)及温度传感器(5)包敷其中;搅拌装置(16)设置在锅体(2)中。
所述锅体(2)的底面为斜面,出料管(13)固定在底面的低端。所述锅体(2)固定在顶盖(10)的内孔中,顶盖(10)固定在壳体(1)的上端。
所述搅拌装置(16)由芯轴(11)和旋转叶片(12)构成,芯轴(11)的上端支撑安装在上盖(9)上,上盖(9)铰接在顶盖(10)上并位于锅体(2)的上端面,手柄(8)固定在芯轴(11)的上端,旋转叶片(12)固定在芯轴(11)的下端,且手柄(8)位于上盖(9)的上方,旋转叶片(12)位于锅体(2)的底部。
所述温度传感器(5)为测温热电偶(5)。所述旋转叶片(12)的形状为耙齿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有高精度热电偶和智能数显温控仪能对被加热低熔点金属溶液温度进行精确测定、显示和调控,因而操作方便,控温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克服锡料熔化过程中,温度过低锡料分离杂质多。过高会使熔化锡料产生气化影响锡料质量和回收率的弊端。
3、本实用新型特有的旋转搅拌功能能使熔化的锡料和氧化废渣彻底分离。
4、本实用新型回收锡料的质量能达到出厂质量水平,锡料回收率达50%-7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低熔点金属再生回收装置,其锅体2上端焊接在顶盖10的内孔中,顶盖10固定在壳体1的上端,并使锅体2位于壳体1内。智能数显温控仪7设置在壳体1的下部,金属云母电加热圈4包敷在锅体2的外围,陶瓷电加热盘6设置在锅体2的下方,电加热圈4和电加热盘6与温控仪7的输出端连接。锅体2的外壁上固定有与智能数显温控仪7输入端连接的测温热电偶5,且锅体2与壳体1之间填充有硅酸铝保温隔热材料3,将锅体2、电加热圈4、加热盘6及测温热电偶5包敷其中;搅拌装置16设置在锅体2中。锅体2的底面为斜面,出料管13固定在底面的低端。
搅拌装置16由芯轴11和旋转叶片12构成,芯轴11的上端支撑安装在上盖9上,上盖9铰接在顶盖10上并位于锅体2的上端面,手柄8固定在芯轴11的上端,旋转叶片12固定在芯轴11的下端,且手柄8位于上盖9的上方,旋转叶片12位于锅体2的底部。且上盖9通过搭扣17与顶盖10连接固定。旋转叶片12的形状为耙齿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测温热电偶对锅体加热温度进行精确测量。采用智能数显温控仪对锅体加热温度进行显示和控制。采用不锈钢制作加热锅体。
工作原理:将低熔点金属锡废料置于锅体中,通过电源线15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通过智能数显温控仪7设定低熔点金属熔化温度进行加热。到达温度设定值时停止加热。此时,转动手柄8,通过搅拌叶片12带动锅体2内的锡溶液与氧化杂质一起旋转,形成涡流,使熔化的锡料与氧化杂质彻底分离。由于锡溶液与氧化杂质比重差异较大,氧化杂质悬浮在锡溶液上,锡溶液由出料管(导锡管)13流到锡料回收盒14中,清除锅体2内的氧化废渣后即可进行下一循环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卫战团,未经卫战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8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