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安全带锁扣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9296.4 | 申请日: | 201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6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牛旭周;潘选利;周大永;刘卫国;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安全带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汽车安全带。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新车安全评估标准C-NCAP的实施,对整车乘员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车用安全气囊、气帘和安全带等约束系统,对乘员的安全保护更是尤为重要。作为汽车安全带在结构方面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与安全带锁扣总成连接容易发生磨擦,造成划伤或割伤。另一方面安全织带是一种纺织物品,假如安全织带与安全带锁扣连接处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就有可能造成安全织带被划伤或割断。特别是当安全带在受到碰撞、紧急制动等外力冲击时,必然会绷紧拉长安全织带,一但有划伤或割伤就容易造成安全带织带的断裂,存在着对乘员的安全构成巨大的隐患。如公开号:CN 2918165Y中国专利公开了汽车用安全带翻孔带头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金属材料制作的安全带带头。该专利技术只是对安全织带连接孔部分金属加工时做了圆弧边沿的处理。不能有效避免解决安全织带在与安全带头金属面及侧面金属的磨擦和磨损。CN 2918165Y中国专利公开在对安全带的保护时,尚未对安全织带表面和侧面的磨擦和磨损进行有效的保护,以免在受到碰撞、紧急制动等外力冲击时,产生安全织带磨损而断裂,造成乘员伤害。其专利技术不能满足对安全织带的全面保护,就需要有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安全带织带的全面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安全织带在安全带锁扣总成连接中产生滑动而造成划伤、割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添加引导垫片,改进安全带锁扣总成结构的技术方案,从而达到保护安全带,避免安全带织带被结构所划伤、割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安全带锁扣总成,包括安全织带,安全带锁扣总成,所述安全带锁扣总成,尾端设有一根连接柱,连接柱上设有引导垫片,引导垫片为左右两边高中间低的马鞍形构造,安全织带绕过所述的连接柱,并且紧贴于引导垫片的凹面,安全织带分别穿引出安全带锁扣总成两边。安全织带通过马鞍形的引导垫片穿入安全带锁扣总成两端,马鞍形的引导垫片紧扣于安全带锁扣总成尾端的连接柱,由于连接柱结构为上部圆形、下部方形,所以引导垫片固定于连接柱上不能随意滑动。安全织带一旦穿入就不能随意改变位置,有效地固定安全织带,使其不容易受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织带锁扣总成连接柱一侧为半圆形,另一侧为方形柱,引导垫片下部设有凹槽,该凹槽与安全织带锁扣总成连接柱相适配。当引导垫片扣入后,由于连接柱其形状所确定,所以引导垫片在连接柱上不会随意旋转,安全织带压于其上平面,就不能随意转动,相对较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垫片下部凹槽两侧构成圆弧形。在安全织带与安全锁扣总成连接构成的圆形内侧平面接触时光滑,保护安全织带不易被割伤,是构成安全织带面得到保护的重要条件。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垫片马鞍形构造两端端部设有外翻边,该外翻边与安全织带锁扣总成相贴合。主要是在紧急刹车时,防止安全织带向上滑行,向下绷紧时割伤安全织带,解决了此状态下安全织带得不到保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安全织带在安全织带锁扣总成连接时所采取的安全保护技术方案,其作用在于安全织带在不受力时安全织带不产生磨擦,不被安全织带锁扣总成结构所造成划伤、割伤。当受到强大的外力冲击时,安全织带又能抗着强大的冲击,而不被因安全织带保护不够而断裂。有效起到安全织带对乘员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新型安全带锁扣总成装配示意图;
图2是新型安全带锁扣总成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新型安全带锁扣总成局部结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新型安全带锁扣总成引导垫片放大主视图;
图5是新型安全带锁扣总成引导垫片放大剖视图;
图6是新型安全带锁扣总成立体图;
图1、2 中 1安全织带,2安全织带锁扣总成, 3引导垫片, 4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9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篮购物车
- 下一篇:分体式侧气帘导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