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爆电机轴承防甩油机械密封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9514.4 | 申请日: | 201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4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兰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 |
代理公司: |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4102 | 代理人: | 马长增 |
地址: | 753000 宁夏回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爆 电机 轴承 油机 密封 | ||
技术领域:
防爆电机轴承防甩油机械密封是一种机械密封,特别涉及煤矿井下防爆电机轴承室防甩油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GB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d”中规定:凡是转轴穿过隔爆外壳壁的地方均应设置隔爆轴承盖;该轴承盖应设计成不能因轴承的磨损或偏心面受到磨损;轴承盖可以是圆筒式,火焰通路长度和直径间隙应满足I类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中之规定:带滚动轴承的转轴在与外壳容积V≤100cm2最大间隙L≥25时,满足间隙W≤0.75mm。
目前毡圈油封密封应用于轴承室配合中内盖处,目的是防止轴承室润滑油通过转轴与轴承内盖间隙在运转过程中泄漏到电机内转子和定子本体表面;但是随着毡圈的磨损,密封被破坏,润滑油时常发生泄漏,造成电机故障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防爆电机轴承防甩油机械密封发明目的在于:设计制造一种与现有机械密封不同的有效解决隔爆轴承内盖轴向转子、定子本体甩油及保证有足够的隔爆接合面、最大宽度和最大间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防爆电机轴承防甩油机械密封是这样实现的:保证外壳容积V≤100cm2、最大间隙L≥25时、满足间隙W≤0.75mm,由外盖、端盖、轴承、轴承内盖、曲路环、挡圈、电机轴和轴端挡圈组成;在电机轴上依次同轴心套装曲路环、挡圈、轴承内盖、端盖、轴承、轴端挡圈和外盖;轴承内圈配装在电机轴端,由轴端挡圈定位,轴承外圈配装端盖,端盖和前侧的轴承内盖、后侧的外盖组成轴承室;轴承内盖制有凹槽和曲路环制有的凸槽同轴心配装。
本实用新型防爆电机轴承防甩油机械密封设计原理:端盖与轴承内盖、外盖将轴承外圈固定在转轴上,在电机运转时轴承内圈固定在转轴上与轴一起旋转,转轴旋转与轴承内盖有一定的隔爆间隙与隔爆距离,在满足隔爆距离与隔爆间隙的同时,在轴承内盖靠近转子一边设计一个甩油曲路能有效的将滑润油阻止在轴承内盖机械密封中,从而达到阻止甩油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防爆电机轴承防甩油机械密封的有益效果:曲路环运用在轴承内盖与转轴配合的防爆电机中,通过曲路环解决防爆轴承内盖润滑油泄漏与隔爆的问题;在满足隔爆距离与隔爆间隙的同时,达到阻止甩油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防爆电机轴承防甩油机械密封原理示意图
图中:外盖1、端盖2、轴承3、轴承内盖4、曲路环5、挡圈6、电机轴7、轴端挡圈8
L1-轴承内盖与转轴隔爆距离与间隙 L2-轴承内盖与端盖最小隔爆距离
L3-轴承内盖与端盖隔爆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防爆电机轴承防甩油机械密封,在保证外壳容积V≤100cm2、最大间隙L≥25时、满足间隙W≤0.75mm,由外盖1、端盖2、轴承3、轴承内盖4、曲路环5、挡圈6、电机轴7和轴端挡圈8组成;在电机轴7上依次同轴心套装曲路环5、挡圈6、轴承内盖4、端盖2、轴承3、轴端挡圈8和外盖1;轴承3内圈配装在电机轴7端,由轴端挡圈8定位,轴承3外圈配装端盖2,端盖2和前侧的轴承内盖4、后侧的外盖1组成轴承室;轴承内盖4制有凹槽和曲路环5制有的凸槽同轴心配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夏西北骏马电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95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