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杆状开关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69927.2 | 申请日: | 201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9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郑克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东海理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9/10 | 分类号: | H01H19/10;H01H19/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457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杆状 开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杆状开关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束的杆状开关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开关结构通常是由旋钮、触点弹片、触点板、线束支撑杆和外盖构成。其动作原理是:设置在外盖内部的旋钮带动触点弹片以线束支撑杆为中心在触点板上滑动,由弹片所处位置不同,控制焊接在触点板上的不同线束导通。由于杆状开关的结构较为复杂,使得线束在动作过程中很容易被其他零部件挂住,从而引起旋钮的旋转卡滞,往往再需要重新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杆状开关结构,该杆状开关结构中的支撑杆采用无线束的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出现由于线束卡挂而造成旋转不利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杆状开关结构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该开关结构由旋钮、转子、外盖和支撑杆构成,所述旋钮、转子和外盖依次穿套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凸台用于固定所述旋钮、转子和外盖的轴向位置;所述转子的外表面上沿周向至少设有一个第一接点弹片,所述外盖的内壁上沿周向至少设有两个第二接点弹片,所述第一接点弹片和所述第二接点弹片在轴向上的位置对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杆状开关结构采用分别在转子外壁及外盖内壁上设有相互对应的接点弹片,无需采用线束,在完成开关动作过程中避免了因线束被卡夹而引起的按钮卡滞现象,开关动作流畅、无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杆状开关结构的剖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的分解图。
图中:
1——旋钮 2——转子 21——第一接点弹片
3——外盖 31——第二接点弹片 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和如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杆状开关结构,由旋钮1、转子2、外盖3和支撑杆4构成,所述旋钮1、转子2和外盖3依次穿套在所述支撑杆4上,所述支撑杆4上设有凸台用于固定所述旋钮1、转子2和外盖3的轴向位置;所述转子2的外表面上沿周向至少设有一个第一接点弹片21,所述外盖3的内壁上沿周向至少设有两个第二接点弹片31,所述第一接点弹片21和所述第二接点弹片31在轴向上的位置对正,各接点弹片均为铜片。
利用具有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的开关操作时,当转动旋钮1时,旋钮1带动转子2旋转,从而使转子2外周上的第一接点弹片21在外盖3的内壁上滑动,当某个第一接点弹片21转动到不同位置时,可以使该第一接点弹片21与外盖3内壁上不同的第二接点弹片31接触,从而导通不同的电路。
由于本实用新型开关结构中废除了现有技术开关中的线束,避免了由于线束与开关中其他部位卡挂而造成的开关旋钮的卡滞,从而可以保证开关过程无阻、流畅。
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东海理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东海理化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9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制备乙酰丙酮的配料混合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杆防撞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