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接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0042.4 | 申请日: | 201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2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严伟萍;黄子健;沈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2G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接线盒,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能源的持续使用带来了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现有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光伏接线盒和充电储电回路组成。其中,光伏接线盒的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流和电压输出。现有的光伏接线盒一般包括壳体、壳盖,其内部为二极管焊接到金属导电片上或二极管卡在金属卡槽内,最后通过电缆线导出结构导出。现有的接线盒参见附图1所示:其电缆线导出结构3通常设于壳体上,并与壳体的底边线垂直;这就使得组装后的接线盒4的电缆线5基本上是呈90度的出线方式,而该出线方式对电缆线的扭曲性较大,易造成电缆线损伤,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接线盒,以降低电缆线的扭曲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壳体、壳盖,所述壳体上设有电缆线导出结构,所述电缆线导出结构位于壳体的底边转角处,电缆线导出结构的轴线与壳体的底边线的夹角a为40~50度。
上文中,所述电缆线导出结构是现有技术,其主要由电缆护套、电缆抱爪和锁头螺母组成。所述接线盒内一般还设有二极管旁路系统,以便当太阳能电池组件发生热斑效应不能正常工作时,让其所产生的电流从二极管流出,使太阳能发电设备继续发电,不因为某一片电池片出现问题而产生发电电路不通的情况。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缆线导出结构的轴线与壳体的底边线的夹角a为45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还设有散热结构。以提高光伏接线盒的散热性能,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将电缆线导出结构设于壳体的底边转角处,并使其轴线与壳体的底边线的夹角呈40~50度,因而从电缆线导出结构导出的电缆线在组装后的出线方式大体是呈钝角转弯,从而降低了电缆线的扭曲性,防止其损伤,提高了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在壳体的底部设有散热结构,提高了接线盒的散热性能,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接线盒组装电缆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组装电缆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壳盖;3、电缆线导出结构;4、接线盒;5、电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2~5所示,一种光伏接线盒,包括壳体1、壳盖2,所述壳体上设有电缆线导出结构3,所述电缆线导出结构3位于壳体的底边转角处,电缆线导出结构的轴线与壳体的底边线的夹角a为45度。
上文中,所述电缆线导出结构主要由电缆护套、电缆抱爪和锁头螺母组成。所述接线盒内一般还设有二极管旁路系统,以便当太阳能电池组件发生热斑效应不能正常工作时,让其所产生的电流从二极管流出,使太阳能发电设备继续发电,不因为某一片电池片出现问题而产生发电电路不通的情况。
所述接线盒的壳体底面和其内部的金属导体之间设计成镂空结构,壳体的底部还设有散热结构;从而提高了其散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00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