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打钉机的开关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0406.9 | 申请日: | 201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28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吕文理;杨章和;佘海文;陈进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工匠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C1/04 | 分类号: | B25C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9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打钉机 开关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打钉机的开关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由保险组件来控制的,带保险功能的开关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带有保险和开关机构的气动打钉机不外乎以下两种结构:
一、在扳机下方加一个保险扣,当把保险扣旋到扳机下方时,扳机扣不到位,就不能进行打钉;打钉时平衡阀内的气体也是通过开关杆处排出。
二、在扳机上加一个安全片,保险机构只有通过安全片作用才能在压下扳机的情况下进行打钉工作,打钉时平衡阀内的气体也是通过开关杆处排出。
以上两种保险机构都存在各自的不足:
第一种机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打开保险扣后,压下扳机,气动打钉机就能进行打钉了,有时在不需要打钉时,人为忘记把保险扣旋到扳机下时,下次工作或其他人使用时,一不小心,就可能把钉打出来,从而出现伤人、损物的情况发生。
第二种机构虽然解决了第一种机构的缺陷,但是对气动打钉机的加工精度和各部件之间配合精度的要求又都要有很大的提升,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就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更换升级,这样一来整支气动打钉机的成本自然也就提高了;另外,当使用第二种机构时,在打钉过程中常会出现连击现象,连击现象在气动打钉机正常工作时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连击:即在打一次钉的过程中,打钉机会自动多打一次,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在打钉过程中,钉机会出现上下震动,从而会使保险组件产生一个短暂的运动过程,这样保险组件压住的安全片也会运动,就会导致阀杆在导气套里运动,而平衡阀和大气之间的通道也只通过这一个阀杆来控制,所以就容易出现连击现象,而且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保险组件是直线运动,而安全片却是在保险组件的带动下成旋转运动,这样的结构就会导致保险机构运动很大距离,安全片才会转动一点距离,反之亦然。这样要使阀杆运动一定的距离,保险组件上就要有足够多的运动范围,这样也会增加钉机的成本。
因此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即带保险功能又能解决连击现象的气动打钉机的开关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气动打钉机使用时连击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动打钉机的开关机构。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打钉机的开关机构,包括保险架组件,另外它还由上导气套、下导气套、弹性圆柱销、阀杆、扳机、“O”形圈、阀杆压簧组成;所述阀杆为两根,分别为上阀杆和下阀杆;保险架组件与上阀杆相连接并用来控制上阀杆做横向移动。
上导气套,在其外围设置有外环槽,中间设置有两个孔,正面中间设置有中间槽,中间槽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台阶;外环槽上装置有“O”形圈。
下导气套上设置有两个外槽、两个凸台,两个孔、斜孔;两个外槽分别位于两侧。下导气套通过弹性圆柱销固定在壳体上,亦可在下导气套外侧面设置螺纹与壳体固定。上阀杆和下阀杆由阀杆压簧支撑,阀杆压簧为两根。两个孔位于下导气套的中间,两个孔之间设斜孔贯通。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气动打钉机在打钉过程中不会出现连击现象,不但降低了加工本成,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一次性安装合格率,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整支气动打钉机的生产成本并且提高了气动打钉机的质量,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气动打钉机的结合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导气套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导气套的剖视图。
图5为当给气动打钉机接通高压气体后(不压保险架组件,也不扣动扳机),气体走向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在接气的状态下,不压保险架组件,只扣下扳机时本实用新型与气动打钉机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1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在接气状态下,压下保险架组件,不扣扳机时,本实用新型与气动打钉机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在接气状态下,压下保险架组件并扣下扳机时本实用新型与气动打钉机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工匠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工匠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04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