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组合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0758.4 | 申请日: | 201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9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褚长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璞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合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一种可以支援拉杆分离两连接介面的电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小型电子连接器因结构较为脆弱,在插拔时如果施力不当易对提供连接的介面造成破坏;因此,有一种拉杆式连接器设计,透过拉动操作杆的方式将连接器的介面分离,以避免该连接介面直接受力压迫而产生变形或其它不当的影响。
参考在先技术文献,中国台湾公开了200937757号“连接器装置”的发明专利,就是一种设计有操作杆的连接器。请参考图1(截取自该项技术公开文献的图3)所示,这个技术内容所披露的操作杆10被定位在包覆连接介面外部的金属壳具11上,提供当该连接介面欲与它端连接介面分离时使用;所述操作杆10具有一拉动端及相对的固定端101,固定端101插入金属壳具11为其规划的固定部12中,该固定部12包括一相容操作杆10的固定端101的空间120,及设于该空间120内的弹性卡合部121,利用弹性卡合部121提供穿入该空间120内的操作杆10的固定端101得到夹持而定位。
上述专利文献虽然提供了操作杆10的设计来分离电子连接介面,但是该操作杆10的定位与组装方式仍有改善的空间;例如,为了定位操作杆10,连接器的金属壳具11必须另外提供一相容固定部12及弹性卡合部121的空间,将不利于连接器小型化的机构设计,特别是在该连接器不使用所述操作杆10的时候。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合构造,其不仅提供组装的便利性,在支援拉杆的时候更能节省使用空间以利于连接器小型化的设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接器的组合构造,支援一外部的拉杆提供介面分离,包括:一包覆在连接器主体外层的遮蔽壳体,遮蔽壳体具有一顶板及一底板,顶板与底板之间提供一空间相容连接器主体;所述顶板的两相对侧各具有一朝底板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组合部;所述底板的两相对侧对应所述第一组合部的位置,各自朝顶板方向对称设置第二组合部;所述第二组合部具有一本体,本体上设有一提供与拉杆干涉的定位孔,及一朝本体连接底板的相对端突出的导块,导块在对应定位孔处设有一避位槽,使定位孔完全显露于导块;所述第一组合部覆盖在第二组合部的外侧,其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与顶板相连处具有一导孔并延伸至本体,导孔提供第二组合部的导块通过并使其与本体相互扣抵,导孔并朝本体与顶板连接的相反方向进一步延伸一相容拉杆的定位槽,且该定位槽的位置对应在第二组合部的定位孔的外缘。
进一步,所述第一组合部与顶板的该侧边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二组合部与底板的该侧边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遮蔽壳体由一金属薄片折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由于第二组合部的导块利用导孔扣抵在第一组合部的本体上,对于顶板与底板的固定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在支援拉杆时,可以不用另行在壳体上设计扣件而增加制造或组装的便利性;其次,相较于先前技术又可以节省壳体为组装拉杆所预留的空间而更有利于连接器小型化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在前技术文献图的图3,显示拉杆与连接器的金属壳具的组合架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壳体的展开与拉杆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壳体与拉杆的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壳体的组合动作图;
图5为显示拉杆进入遮蔽壳体的定位孔与之干涉的状态。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拉杆2 臂20、21
操作部22 定位部23、24
遮蔽壳体3 金属薄片3a
顶板30 底板31
空间32 第一组合部4、4’
本体40 导孔41
定位槽42 第二组合部5、5’
本体50 定位孔51
导块52 避位槽53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组合构造,可用以支援一外部的拉杆2,所述拉杆2具有一对臂20、21,二臂20、21同侧的一端有一操作部22相连,它端则朝彼此相会的方向延伸一定位部23、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璞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璞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07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