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纱紧密纺上销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71026.7 | 申请日: | 201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董仕佳;刘显煜;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方大纺织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88 | 分类号: | D01H5/8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梁春芬 |
地址: | 545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纱 紧密 纺上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配件,特别涉及一种纺织机牵伸系统中的上销。
背景技术
细纱紧密纺技术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多种形式的集聚系统,将纤维须条在前钳口与增设的阻捻钳口之间区域进行集聚,完成集聚后再进入加捻区域加捻成纱,这使得纤维都可能集聚到纱中,从而形成毛羽少,强力高的紧密纱。自1999年问世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现国内外有多个纺织机制造商向市场推出了各自的紧密纺纱系统。目前国内在新机与老机改造上推广使用量最大的是网格圈集聚型紧密纺纱系统,它是在普通环锭细纱机牵伸装置的前罗拉和前上皮辊的前部增加阻捻皮辊及吸风组件(包括网格圈与传动件)而成的,其牵伸上销仍然用普通环锭纺牵伸装置的SX6833系列上销,采用这种紧密纺纱系统的缺点是运行费用高昂,维护繁琐。为此,现在国内也研究开发出另一种先进的紧密纺纱系统,如:2005年9月28日授权公告、专利号为ZL200420091918.3、名称为“新型纺纱集束装置”的中国专利,及2008年6月4日授权公告、专利号为ZL200610102196.0、名称为“新型双纤维紧密纺装置”的中国专利。它们是将前罗拉直径加大并做成空心,前罗拉表面只打一排小孔,其内部装有吸风组件,空心的前罗拉分别与前上皮辊、阻捻皮辊组成前钳口和阻捻钳口,两钳口之间为集束区;集束区上方有一个气流定向块,其底部中心加工有一条或二条开口凹槽,开口凹槽的宽度有不同规格,可根据纺纱品种以及是否是赛络纺进行更换。吸风组件通过前罗拉表面的一排小孔抽吸气流,纤维须条在前罗拉小孔气流与气流定向块的共同作用而集聚,集聚纤维须条输出到阻捻钳口后被加捻成纱。该紧密纺系统有如下性能特点:(1)空心的前罗拉兼牵伸、集聚、阻捻三项功能;(2)能保证须条在进入阻捻钳口之前一直受到集聚气流与气流定向块的共同作用,实现全程集聚;(3)结构简单、紧凑,免维护;(4)集聚理念最合理,集聚效果最好,能耗最低;(5)适应所有纺纱原料及品种;(6)对纺纱环境要求与普通环锭纺相同;(7)适应所有老机改造,改造费用不高。因此,它是当今国内外最好的紧密纺纱系统之一。由于其前罗拉直径加大,使得其与前上皮辊组成的前钳口和上、下销及皮圈组成的钳口之间的浮游区长度比普通环锭纺牵伸装置的浮游区长度增大了5mm以上,那么前区浮游区长度就由12mm左右增大到17mm左右,仍然采用传统的上销(如图9所示),上销对浮游纤维的控制能力变弱,扩大了浮游纤维变速点分布范围及不稳定性,导致大量浮游纤维提前变速,成纱的粗、细节成倍增加,条干极其不匀,严重恶化了成纱质量。为了减少浮游区长度,可以将前、中罗拉表面距离打到最小,但这样浮游区长度减少有限,只能到15mm,远达不到10mm以下的要求,这时前罗拉还会碰下皮圈,造成下皮圈大量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有效缩短浮游区长度、增强浮游区前部的附加摩擦力界而提高成纱质量的细纱紧密纺上销。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纱紧密纺上销,该上销包括上销主体及连接于上销主体两侧的工作部位,工作部位内侧壁面为上销腹部,工作部位外侧壁面为上销背部,上销腹部与上销背部间的壁为隔板,隔板末端设有与隔板连成一体的前缘,所述隔板为加长型隔板,隔板加长的长度为5~15mm,在所述前缘的末端突出设有一个呈长条形突出体的钳口压力棒。
其中所述前缘由隔板直线延伸后在隔板末端形成。
其中所述前缘由隔板先弯曲再延伸后在隔板末端形成。
其中所述钳口压力棒的宽度W为0.5~6mm,钳口压力棒的高度H为0.2~5mm。
其中所述钳口压力棒的端头为圆弧面。
其中所述钳口压力棒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其中所述钳口压力棒是通过一体成型的加工工艺与上销形成一个整体。
其中上销两侧工作部位设计制造成前后方向活动的弹性隔板,具体为:工作部位的上端设有与上销主体连接的弹簧固定座,在隔板的上部突出设有将隔板连接于弹簧固定座内的隔板弹簧座,在弹簧固定座与隔板弹簧座间设有使隔板能相对弹簧固定座移动的弹簧。
其中所述弹簧固定座设有一对收容弹簧的凹槽I,凹槽I中突出设有导引弹簧的导引柱体,所述隔板弹簧座设有与凹槽I对接的凹槽II,弹簧设置于凹槽I与凹槽II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方大纺织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方大纺织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1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冠黄杨单片叶扦插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白菜、萝卜的种植方法